時間:2023-03-10 14:54: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西醫呼吸科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該系共有教師1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83人,中級59人,初級39人。
我院中醫系專業為全省唯一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中醫學本科專業,以中西醫臨床醫學、中醫學、國際交流等為主,使祖國傳統醫學特色與現代醫學新知識新理論相結合,把中醫學科與信息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科學相融合,發展新興交叉學科,拓展專業口徑,優化培育計劃。有較寬的學術領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礎,有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分呼吸。腎病。消化。心腦。血液。內分泌。腦瘤及中西醫結合急診等7個三級臨床學科,其中呼吸。腎病。中西醫結合急診等三科室為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
中醫內科學為江西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學科,中醫專業是江西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
科研項目共194項,其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8項,省級14項,廳級65項,院級83項。獲得省衛生廳技術創新一、二、三等獎各1項,南昌市科技進步獎1項。
中醫學(國際交流方向):
(五年制、文科,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1、課程設置:
公共英語,醫學英語,中醫基礎理論,現代醫學基礎,中醫古典醫著,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等。
2、特色與優勢:
中醫學是祖國傳統醫學,為人類提供了健康的保障,具有獨立的、科學的醫療體系和行之有效的診療技術。該專業既繼承保留了傳統醫學的理論方法,又教授現代醫學新成就、新技術。隨著中醫藥學被世界各國所矚目和接受,順應中醫藥進入世界醫療主流體系的趨勢,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西醫理論的同時,著重加強對英語的學習。
3、就業前景:
學生畢業后,能夠掌握中西醫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能在各級醫療機構、醫藥研究所、醫藥情報所從事醫療診治及對外交流工作或在高、中等醫藥院校任教。
中醫學:
(五年制、理科,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1、課程設置:
中醫基礎理論,現代醫學基礎,中醫古典醫著,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等。
2、該專業經歷了40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形成了獨到的專業特色和優勢,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業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3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本專業教師60%。加入wto后,中醫學已被世界各國所矚目和接受,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3、就業前景:
學生畢業后,具備扎實的中醫學理論知識及特殊的中醫醫療方法,能夠到醫藥衛生行業從事醫療、科研、教學、社區保艦衛生防疫、衛生行政事業管理等工作。
中西醫臨床醫學:
(五年制、理科,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1、課程設置:
中醫基礎理論,現代醫學基礎,中醫古典醫著,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婦科學,中西醫結合兒科學,針灸學等。
2、特色與優勢:
面向新世紀,該專業在傳授傳統中醫學理論的同時,加強了對西方現代醫學新成就、新技術的學習,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順應中醫藥進入世界醫療主流體系的趨勢,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
3、就業前景:
該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夠掌握中西醫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可以從事醫藥衛生行業的醫療、科研、教學、社區保艦衛生防疫、衛生行政事業管理等工作。并且本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量較大,可繼續求學深造。尤其是隨著國民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的確立,本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在廣闊的醫療市場中可大有作為。
護理學:
(四年制、文理兼收,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1、課程設置:
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理學、中醫學概論(中基中診)、中醫護理學、護理學基儲護理心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社區護理學、康復醫學、營養與保艦健康評估、傳染病護理學、醫學美容學等。
2、特色與優勢:
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等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具備常見并多發病護理知識和技能。熟悉急、難、重癥護理的基本原則、操作技術及監護技能。熟悉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在實際工作中能夠熟練應用;學習一門外語,借助辭典能夠閱讀本專業相關書刊。掌握扎實的護理學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護理實踐技能等方面能力,能在各級中醫院、綜合性醫院從事高級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工作及衛生保健工作。
部分知名校友
呂愛平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所所長
吳湞江西省藥監局局長
劉曉莊江西省藥監局副局長
陳明人江西中醫學院副院長
左錚云江西中醫學院副院長
何玉信美國澳斯汀東方醫學院教授(博士后畢業)
張躍榮美國紐約中醫學院院長
管飛私營企業總裁(個人資產超億元)
程昭擐中國中醫研究院教授。主任醫師
針灸骨傷系
該系共有教師57人,其中正高4人,博導1人,副高28人,中級20人,初級4人。
針灸推拿專業以針灸為住,結合各項先進治療技術在痛癥。癱癥。功能障礙等方面形成了醫。教。研整體模式特色,是江西省衛生廳領先專業。
中醫骨傷學科是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特色學科。其理論和學術即繼承了傳統中醫傷科的特色,又吸取了現代醫學理論。現代科學技術及新的診療手段和方法,充實豐富了傷科學的內容,使之培養的學生更適合社會的需要,學生畢業后既能擔負臨床醫療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出事學科理論研究能力。目前,為全省骨傷病治療中心組長單位。
針灸推拿專業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重點專業,也是江西省高等學校的品牌專業。科研項目共54項,其中省級7項,廳級25項,院級21項,獲得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中醫學(骨傷方向):
(五年制、理科,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1、課程設置:
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正骨學,中醫骨病學,針灸學,中醫內科學,創傷學急救,現代醫學基礎,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等。
2、特色和優勢:
該專業充分利用附屬醫院即省骨傷醫院的臨床高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了一大批骨傷科專業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專門人才。院系合一后,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業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注重素質教育及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依托附屬醫院4000余萬元先進的醫療科研儀器設備(螺旋ct、雙能x線骨密度儀、x線c臂機及閉路電視手術觀摩室等),可進行直視手術教學及常規骨傷手術,還能開展前沿的先進骨傷手術。
關鍵詞:多發性硬化呼吸肌麻痹中西醫結合 護理
1 example multiple sclerosis merge breathes myo- paralytics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nursing experience
Li Caihong Tan Miaoqing Ye Richun
Abstract:Multiple sclerosis (multiple sclerosis,MS) is one kind inflammatory escapes the myelinic membrane take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s main pathology change nervous system disease.If its pathogenesis possible own immunity to reduce,viral infection and heredity,environment related,is one kind of relapse alleviates and the aggravation disease.The symptom has the invertable vision to be low generally,lower limb myo- strength decrease.Four limbs numb and so on,if the condition development,except may cause the optic atrophy,outside paraplegia and even the tetraphigia,but also possibly appears the breath paralysis direct threat life,causes the death rapidly.My branch in May,2010 admits 1 example multiple sclerosis merge to breathe the myo- paralytic,the process the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s and nurses,has not appeared the lungs to infect,complications and so on bedsore,the condition change for the better out of hospital,presently will nurse the experience report as follows.
Keywords:Multiple sclerosis Breathes myo- paralysis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1-0086-02
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炎性脫髓鞘為主要病理改變的神經系統疾病。其發病機制可能與其自身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及遺傳、環境有關[1],是一種反復緩解與加重的疾病。癥狀一般有可逆性的視力低下,下肢肌力減退.四肢麻木等,如病情發展,除可導致視神經萎縮,截癱乃至四肢麻痹外,還可能出現呼吸麻痹直接威脅生命,迅速導致死亡。我科2010年05月收治1例多發性硬化合并呼吸肌麻痹患者,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及護理,未出現肺部感染、褥瘡等并發癥,病情好轉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女性,39歲,因四肢乏力10天,伴呼吸困難6天于2010年5月12日收入我科。入院時體檢,患者神清,雙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mm,對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力0級,四肢肌張力降低,深淺發射存在,自主呼吸淺慢約5次/分,頸部以下感覺缺失。患者人院后即給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心電監護,霧化吸入等,住院期間給予氣管切開,甲強龍及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營養神經,營養支持,針灸康復鍛煉等中醫特色療法治療后,該患者成功拔出氣管套管,于2010年08月11日好轉出院。
2 護理體會
2.1 呼吸道的護理: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2.1.1 氣管插管及氣管套管的固定。
妥善固定好氣管插管,固定帶松緊要適度,以能伸進一小指為適度。記錄及檢查氣管外漏長度,經口插管,距門齒22~24 cm。每班應交接插管外留長度,并記錄。氣管套管的固定也松緊度合適,過緊易損傷皮膚、影響呼吸,過松會在病人翻身或吸痰時脫落。對病人情緒不穩或煩躁時可能拔管,因此,必要時上護架或給病人戴棉手套。
2.1.2 呼吸模式調整。患者最初呼吸機模式是完全不能自主呼吸,氧濃度在35%~ 40%之間,SpO2保持在95% -100%,隨著病情緩解,自主呼吸逐漸增多,將模式調整為同步間歇指令呼吸,氧濃度在30%-35%之間,SpO2仍保持在97%-100%。當患者呼吸困難明顯改善,自主呼吸頻率恢復至1428次/分,可考慮短時間停用呼吸機。停用時間可根據患者的耐受力、潮氣量等決定,防止患者產生呼吸機依賴。一般可在患者服藥后適當停用呼吸機30~40分/次,并逐漸延長日間的停用時間,最后逐漸縮短夜間使用時間,直至完全停用。一般患者對脫機都沒有信心,早期停用時需醫護人員在場,且不關機,接上摸擬肺繼續工作。指導患者跟隨機器呼吸,同時護士經常至床邊告知其監測數據在正常范圍內,以增加患者的信心及安全感[2]。
2.1.3 吸痰是維持呼吸道通暢的重要措施[3],護理上應掌握正確、規范的吸痰技術。
2.1.4 氣道的濕化管理。我科常規用0.9氯化鈉50ml加慶大霉素8萬單位微量注射泵持續2~3ml/h推注泵入,濕化液速度均勻、緩慢,對氣道刺激性極小,幾乎不引起刺激性咳嗽,患者感覺舒適。從而減少吸痰次數及力度,避免了因吸痰導致的黏膜損傷性出血,使分泌物引流順利,保證了氣道通暢和肺部有效通氣,減少了肺部感染發生[4]。
2.1.5 霧化吸入。遵醫囑予金喉霧化劑霧化吸人后予循經拍背、指壓天突穴促排痰,金喉霧化劑由毛冬青、瓜蔞、薄荷等活血化痰藥組成,10 mL,2次/d,有研究[5]表明金喉霧化劑霧化吸入、循經拍背、指壓天突穴促排痰等,防治呼吸道感染方面療效顯著。
2.1.6 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濕潤,加強口腔護理,選用銀荷漱口液,防治口腔炎[6],預防肺部感染。
2.2 心理護理。
2.2.1 心理支持。
由于起病急,來勢猛,四肢癱瘓,大小便失控,呼吸肌麻痹,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患者表現十分緊張、恐懼,對生活喪失信心,尤其醫務人員不在身邊時更為突出,所以我們應安排重癥護理,24 h陪伴患者身邊,隨時觀察病情變化,使患者有安全感,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2 掌握各種交流技巧。滿足患者的需求,患者由于氣管切開不能用言語表達,護士在常規護理過程中,要通過患者的面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來判斷患者的需求,并通過相應護理措施來滿足患者要求,我科針對這些患者制定了一些小卡片,如吸痰、翻身、口干、饑餓等字樣,患者可眨眼或點頭示意。
2.3 皮膚護理。由于病人長時間臥床,易發生褥瘡,在護理上做到保持床鋪齊、干燥、無渣屑,每1~2 h翻身1次,經常用紅歸酊按摩受壓處,有研究表明[7],持用紅門酊按摩受壓處,比傳統的50%酒精效果顯著,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郭缺氧狀態,并能使強迫患者壓瘡發生率下降。藥理研究表明[8]紅歸酊有良好的抗炎鎮痛作用,并能降低及減輕靜脈血管內皮受損和血管周圍炎性細胞浸潤。
2.4 泌尿道護理。由于長期留置尿管,因而預防膀胱功能障礙及尿道感染的護理十分重要,具體作法如下:留置導尿管定時夾閉,每2~3 h開放1次,以免形成痙攣性小膀胱,每日用香蓮外洗液抹洗尿道口,2次/天,防止尿道感染[9]。當膀胱功能恢復后,拔除尿管。
2.5 腹脹的護理。由于肌張力增高,出現腹脹和便秘,我們常規用通腑醒神液直腸滴注,通腑醒神液直腸滴注防治便秘有較好的效果,具有通腑瀉濁、開竅、醒腦的作用。通腑醒神液直腸滴注較經胃給藥,具有促進意識清醒,減輕昏迷的效果[10]。
2.6 癱瘓肢體的護理。為防止肌肉萎縮、關節畸形、攣縮或足下垂,應采取平臥位或臥位,每日用支架抬高患肢,保持肢體的功能位置,每日做癱瘓肢體被動運動并按摩3次~4次,遵醫囑給予針灸以幫助肢體功能恢復。研究[11]顯示針刺治療多發性硬化具有顯著療效,而且在治療過程中針刺可使激素用量遞減至最低,因此針刺治療多發性硬化具有良好的臨床研究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賈建平.神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
[2] 黃祥芳.1例重癥肌無力患者行機械通氣的護理體會.常州實用醫學2009年第25卷第4期271-272
[3] 林靜,初淑媛.格林巴利氏綜合征合并呼吸肌麻痹氣管切開術后護理體會.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10):1208
[4] 靳鳳菊.微量注射泵在人工氣道濕化護理中的應用.現代護理,2008,5(20):129
[5] 李雅青,蔣革新,張廣清中醫護理在防治高血壓腦出血肺部感染方面的療效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第25卷第4期599,616
[6] 彭桂原,陳文勇.銀荷漱口液治療咽喉口腔疾病100例新中醫 2002年8月 第34卷第8期50
[7] 張廣清,吳巧媚.紅歸酊防治強迫并發I期褥瘡的療效觀察[J].現代護理,200 5.1(12):938―939
[8] 歐潤妹,區勇壘,張廣清.等.紅歸酊藥理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2,9(1):23
[9] 蔣革新,李雅青,張廣清.泌尿系感染方面的效果觀察現代中醫藥2009年7月第29卷第4期25-26
【關鍵詞】慢性支氣管炎;中西醫結合護理;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189-02
慢性支氣管炎多由外感和內傷所致[1],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喘息反復發作,病情反復及遷延。發病率高達80%,我科收治的2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根據不同證型進行辨證施護,取得較好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12月我科收治的2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每組各100例。干預組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28~65歲,病程1~30年,對照組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齡22~58歲,病程2~28年.干預組根據中醫辨證分型[2]標準[3]分為風寒襲肺型51例、風熱犯肺型43例、痰濕蘊肺型11例、痰熱郁肺型25例、肝火犯肺型25例、肺虛咳嗽型35例。西醫診斷標準符合診療指南[1],200例患者均做x線等檢查確診。兩組性別、年齡、病情及病程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及干預組治療療程均為2周期。對照組病人常規給予抗感染、清熱化痰、吸氧、霧化吸入、中藥湯劑等常規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證型行辨證施護。
1.3中醫特色護理治療方法
1.3.1中醫辨證分型護理(1) 風寒襲肺型以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為護則。注意背部保暖;中藥湯劑宜熱服;可拔火罐或穴位貼敷于肺俞、天突等穴位。多食辛溫宣肺止咳之品如蔥白、生姜等。(2)風熱犯肺型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為主。室溫宜涼爽;飲食宜清涼潤肺之品如梨、枇杷,中藥湯劑宜偏涼服用。高熱患者針刺大堆、曲池等穴。(3) 痰濕蘊肺型以清熱肅肺、化痰止咳為護則。飲食宜健脾化痰之品,如山藥等。可穴位貼敷或艾灸天突穴減輕咳嗽。(4 ) 痰熱郁肺型以清熱化痰、肅肺止咳為護則。室溫宜偏涼。飲食宜清淡,忌辛辣香燥助熱動火之品,多食枇杷葉粥等。中藥湯劑宜溫涼服。痰多者穴位貼敷于肺俞穴。(5 )肝火犯肺型以調暢情志為護則。體諒患者疾苦,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可針刺肝俞、期門等穴,起到疏肝解郁之效。中藥劑應文火慢煎溫服。(6)肺虛咳嗽型以扶正固本為護則。室溫略低,起居有常,勞逸結合,飲食宜多食滋補肺陰、富營養之品,如銀耳、甲魚、蜂蜜等。“扶正固本”調節臟腑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1.3.2中醫康復指導慎起居,避風寒。指導患者進行耐寒鍛煉;按摩風池、迎香等穴位,減少感冒發生;可指壓天突穴促進有效排痰;告知患者呼吸功能鍛煉的目的,并持之以恒,循序漸進,以增強體質,改善衛外功能。
1.3.3中醫護理操作技術根據不同證型進行穴位貼敷,同時采用艾灸、耳穴壓豆、拔火罐、穴位按摩、穴位注射等方法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經絡、健脾益腎、溫陽補腎的作用,增強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抵抗力。
1.4療效評定標準[1]:咳嗽、咳痰、喘息癥狀完全消失,肺部聽診無音,體溫及實驗室檢查外周血象正常為顯效;癥狀明顯減輕,肺部聽診可聞及少量音,體溫及實驗室檢查外周血象正常為有效;癥狀及肺部音無改變,體溫及外周血象無改變為無效。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的統計學方法為一般描述性統計、檢驗等。
2結果
兩組臨床護理療效分析
經過兩周期的治療后,兩組臨床護理療效分析結果顯示,干預組總有效率明顯(90%)高于對照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是呼吸科常見病、多發病,屬祖國醫學“喘息”“痰飲”范疇,多因機體免疫、防御功能下降而引起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單純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從中醫觀點看刺激肺俞、大椎、定喘等穴有扶陽益氣、止咳化痰、治療肺部疾病的作用。本科采用多種中醫基本操作技術采用穴位貼敷、艾灸、耳穴壓豆、拔火罐、穴位按摩、穴位注射等方法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經絡、健脾益腎、溫陽補腎的作用,從而增強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抵抗力。又因辨證施護是中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體現[4],臨床以整體觀念為指導并進行飲食、起居及康復指導,針對病因病機,實施“同病異護、異病同護”的護理原則[2],對病證實行標本兼護、標本辨護,突出重點,護治結合,使干預組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有效提升了治療效果。本次調查研究顯示,在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結合中醫治療護理方法,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治療療效顯著,操作簡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素秋,主編。常見病中醫護理常規[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呼吸雜志,2007,30(1):8-17.
[3]周仲英.中醫內科學教材[M].北京:中國中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112-119.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a)-0157-02
糖尿病是社區常見慢性病之一,我國成人2型糖尿病發病率約為11%~12%,因人口老齡化,肥胖等相關疾病發生率上升,糖尿病發病率也逐年上升[1]。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發人群,加之常合并基礎疾病,如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出現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癥,有必要加強疾病管理[2]。中醫在慢性病管理的理念有明顯的優勢,該次研究選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患者采用對比分析,評價中西醫結合護理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老年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入組。納入標準:①參照WHO標準2型糖尿病;②未合并其他重大致死性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惡性腫瘤等;③年齡≥60歲;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無法獲得隨訪;②認知精神障礙,無法自理;③拒絕參與研究。入選對象84例,根據患者意愿、結合入院順序進行分組。對照組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齡(72.4±5.3)歲。糖尿病病程(8.3±1.6)年。有心腦血管事件病史6例。并發癥:腎病11例、周圍神經功能障礙32例、視網膜病變36例、糖尿病足10例。合并癥:高血壓31例,慢性支氣管炎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冠心病4例。觀察組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齡(71.8±5.0)歲。糖尿病病程(8.1±1.5)年。有心腦血管事件病史5例。并發癥:腎病11例、周圍神經功能障礙31例、視網膜病變35例、糖尿病足8例。合并癥:高血壓30例,慢性支氣管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冠心病4例。兩組對象年齡、性別、疾病病程、并發癥、合并癥等臨床資料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癥護理、治療護理為為主:(1)血糖監測以及用藥:針對重癥患者,指尖血血糖儀進行血糖動態監測,每隔2 h監測1次,根據監測結果制定干預計劃,將血糖控制在5.1~8.3 mmol/L,若血糖>10 mmol/L,開始配置胰島素,靜脈泵入,1 U/mL,連續2次血糖>10 mmol/L,持續泵入胰島素。初始計量1~3 U/h,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計量。當血糖達標時,則逐漸減少胰島素用量,當血糖
1.2.2 觀察組 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①飲食管理:辯證施膳,若為濕熱證,需多食清熱解毒、祛濕的食物,如黃連、苦瓜,脾胃虛弱者多食疏肝健脾、和胃食物,如當歸,對于氣滯血瘀的患者,可多食活血祛瘀鎮痛食物,如三七瘦肉湯,若為老年人、臥床較久、潰瘍初步愈合,在家中可適當食用紅棗、烏雞等補中益氣。②經穴按摩推拿: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胃腸道功能障礙,揉拿、推拿足底、腹腔神經叢、腧穴,以起到鎮痛、安神、改善臟腑功能特別是胃腸功能等作用,辯證取穴。普遍患者也可進行保健推拿,采用推、按、揉、拍、搓推拿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陽,足三陰經絡,以開源節增流、補償平衡、解痙通暢為主要原則。③情志管理:以情志理?、“陰陽整體論”“臟象五志論”“六情學”等基本理論指導心理護理,出院后推薦行為療法如五禽戲等功法,重視深呼吸吐納,禁勞逸過度,不要久視、久臥、久坐、久立、久行。
1.3 觀察指標
住院以及隨訪6個月,兩組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高低血糖、心血管事件、糖尿病并發癥加重、合并內科疾病急性發作等。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計算,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等計數資料[n(%)]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P
2 結果
觀察組住院以及隨訪6個月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該次研究顯示,針對老年糖尿病的中西醫結合護理,可有效降低住院以及隨訪6個月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提示中西醫結合護理可提升疾病的管理水平,穩定病情,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高低血糖、心腦血管事件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合并癥急性發作也會加重患者病情,對于老年人而言,病發危重癥危害極大,極易出現器官與系統功能衰減,感染風險明顯上升[4]。特別是高齡老年人,一旦出現酮癥等并發癥,便極易病情惡化、機能惡化。加強疾病的綜合管理非常必要,積極控制治療合并癥,有助于改善預后。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肝硬化;腹水;心理護理;飲食宣教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償期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 部分患者經傳統的限水限鈉和利尿治療效果欠佳, 形成頑固性腹水。大量腹水影響心肺功能, 易合并腹腔感染、肝腎綜合征而危及生命。反復放腹水療效差, 副作用多,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1]。我科自2004年以來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肝硬化腹水50例,同時與使用西醫治療的對照組32例比較,取得較為理想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2例均為住院患者,診斷符合肝硬化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2]。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0例,對照組32例。男58例,女24例,年齡39~68歲,病程5~16年(見表1)。82例肝硬化腹水的病例中,肝炎后肝硬化46例,酒精性肝硬化22例,血吸蟲性肝硬化8例,隱匿性肝硬化6例。兩組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西醫常規對癥支持治療。保肝用谷胱甘肽,利尿用速尿和安體舒通,根據腹水量調整劑量;調整腸道菌群用培菲康、乳果糖等;補充消化酶用胰酶腸溶膠囊,支持治療用白蛋白,同時補鉀,注意電解質平衡。治療組采用中醫傳統方劑中滿分消飲,取健脾行氣、瀉熱利水之法。組方: 黨參12g,白術12g,豬茯苓各15g,姜黃4.5g,干姜4.5g,砂仁3g, 澤瀉12g,炒黃芩 12g,陳皮9g, 知母12g,黃連3g, 半夏12g,炒枳實 12g,川樸12g, 炙甘草6g。加減:有黃疸甚者加茵陳、梔子;熱甚者加黃柏。水煎取汁,早晚分服。兩組療程均為2周。
表1 對照組和治療組基本情況比較(略)
1.3 療效觀察與評價標準 根據腹脹癥狀的嚴重程度進行記分。
1.3.1 評分標準 輕度:患者需經提醒方能記起有癥狀,記1分;中度:有癥狀主訴,但不影響生活,記2分;重度:有癥狀主訴且影響日常生活,記3分。
1.3.2 療效標準 2周后根據癥狀總積分變化評定療效。顯效:癥狀總積分下降百分率75%;有效:癥狀總積分下降百分率50%,但低于75%;無效:癥狀總積分下降百分率25%。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3 觀察項目 同時觀察谷丙轉氨酶(ALT)、白蛋白(ALB)、膽紅素(TBiL)治療前后的變化以及腹部立臥位攝片。
1.4 統計學處理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比較用t檢驗。P
2 結果
治療后癥狀變化及療效:兩組患者治療前各癥狀積分差異無顯著性,治療后2周腹水積分下降值差異有顯著性(P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變化(略)
注: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差異有顯著性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略)
注:兩組對腹水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7.3%和93.1%,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療效比較 (略)
注:治療組治療后ALT比治療前差異有顯著性(P
轉貼于
3 護理措施
3.1 病情觀察[3] (1)觀察大便顏色是否柏油樣,如有異常疑有出血立即送驗。(2)觀察嘔吐物的色、質、量,如有嘔血先兆。(3)定期測量體重和腹圍,因體重與腹圍是判斷腹水消失的主要指標之一, 因此應在治療前測體量和腹圍, 治療過程中, 每日測1次, 以觀察腹水消退情況。(4)觀察尿量尤為重要,準確記錄24h出入量;使用排鉀利尿劑時,適當補充鉀鹽。在治療過程中,尿量不應少于每小時40~50ml,如小于此量,應及時查找原因或處理,如尿量過多,應注意補K+,防止電解質紊亂,并注意血容量銳減所致血壓下降。(5)便秘者多食水果、蔬菜或口服緩瀉劑,也可用開塞露通便,但忌用肥皂水灌腸。(6)注射后要嚴密觀察患者全身情況,高血壓、心率、神志變化等嚴重并發癥。
3.2 一般護理 (1)一般取平臥位或適當舒適,大量腹水者采取半臥位,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2)保持床單位的平整、清潔、干燥,注意水腫皮膚的清潔及護理,臀部、陰囊、足部及水腫的部位可用棉墊托起,減少受壓時間,必要時給予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褥瘡的發生。(3)保持室內清潔衛生,無塵,調節室內溫度在24℃左右,避免患者受涼。非工作人員嚴禁入內。工作人員嚴格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4)加強口腔的護理,預防口腔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每日用朵貝爾液或生理鹽水漱口3~4次,設法除去口臭,增加食欲。
3.3 心理護理 (1)因肝病患者病史長, 性情暴躁、愛發脾氣,治療過程中須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解除其思想顧慮,并向其講解治療方法和預期效果,并且介紹治療效果顯著的病例,取得其合作,增強治療的信心,主動配合治療。護理過程中應以人為本,予以關心、理解,采取個性化宣教和舉辦講座,通過指導、幫助、支持、交流及鼓勵,消除患者孤獨無助感。(2)指導患者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可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愛好,如:下棋、聽音樂、書法等,有助于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消除不良的情緒干擾,增強生活的信心,有利于康復。
3.4 飲食指導 按病情給予低鹽清淡易消化的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適當脂肪、柔軟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對于難治性腹水,應限鈉限水,氯化鈉每日攝量0.6~1.2g,每日攝水500~700ml。合并腹水、水腫者應低鹽飲食,攝鹽量3~6g/d,應用利尿劑的患者血鉀低時可適當補充鈉、鉀高的食品,合并肝昏迷者,應低蛋白飲食,合并消化道出血應暫禁食,出血停止24h后進冷流質飲食,以少量多餐為宜。嚴格禁酒,避免進食粗糙、堅硬或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引起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參考文獻】
1 Gines P,Arroyo V,Rodes J.Pathophysiology,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of ascites. Clin Liver Dis,1997,1(1):129-55.
2 危北海,張萬岱,陳治水,等. 肝硬化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10):869-871.
【關鍵詞】腰椎壓縮性骨折;中醫護理;措施
腰椎壓縮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的常見并發癥。腰椎壓縮性骨折發生后,輕者一般無明顯臨床表現而往往沒引起重視,重者可出現腰背部肌肉痙攣、疼痛,活動受限,不能站立,翻身困難等。我科根據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特點,制訂了一系統的護理方案,經對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3例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臨床運用,均獲得滿意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我院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共收治271例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患者,其中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83例,入院后全部均行腰椎正側位片檢查及CT檢查確診。癥狀穩定后都做了骨密度檢查,全部病例報告顯示:骨量減低(BMD>1SD―<2.5SD)。
二、護理措施
1.情志護理
由于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性性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發生很突然,病人沒有心理準備,患者入院后表現為迷茫,恐懼,緊張,情緒低落、悲觀,除疾病本身造成的痛苦外,大多擔心預后。護理人員應經常巡視病房,了解患者思想狀況,幫助其解決困難,給予精神安慰[1]。及時消除其緊張情緒及思想顧慮,定期與患者溝通,鼓勵和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熱情勸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2]。
2.早期墊枕
原理:利用腰背肌的強大肌力及背伸的姿勢保持脊柱過伸使壓縮的椎體逐漸復位。受傷當日即可墊枕,指導病人仰臥于硬板床上,骨折處用毛毯或棉墊折疊多層,形成塔形墊枕,患者身體上下平行均勻托起,把塔形墊枕橫行放置腰背部使其突高1-2cm,一周內逐漸達到10-15cm,持續墊枕四周即可。墊枕處衣服應拉平,防止皺褶,定時巡視,防止壓瘡發生[3]。
3.功能鍛煉
骨折早期,指導病人絕對臥硬板床休息,取仰臥位。幫助病人2-4h以軸式法翻身,防止脊柱扭曲。于傷后2~3天即可用五點支撐法鍛煉腰背肌:即讓患者仰臥硬板床上,用頭部、雙肘部及雙足跟撐起全身,使背部盡量騰空后伸。禁止彎腰動作。骨折中期,加強功能鍛煉,此時可采用三點支撐法進行鍛煉:即讓患者雙手置于胸前,用頭部及雙足跟撐起全身,使背部盡量騰空后伸。骨折后期,在配戴腰圍保護下適時下床活動,指導病人雙手撐腰挺胸直立行走,避免向前彎腰和負重。臥床時做飛燕式功能鍛煉:患者俯臥,上肢后伸,頭與背部盡力后仰,下肢伸直后伸,全身翹起,僅讓腹部著床呈一弧形。
4.飲食護理
骨折早期(傷后1-2周)飲食應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淡通便為主。宜食低脂肪高維生素,清淡可口,易消化,不產氣,有利于排便的食物,如魚片粥,胡蘿卜,青菜,黑木耳,瘦肉湯等。骨折中期(傷后3-4周)宜選用調和營血,健脾胃,接骨續筋的飲食。病員此期腹脹癥狀有所緩解后,可以進食營養豐富食物如菜干骨頭湯,續斷豬腳湯,白鴿湯等。骨折后期(傷后5周以上)以補氣養血,壯筋骨調和肝腎,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為主:如杜仲煲豬脊骨燙,枸杞豬腰燙,花生煲豬腳筋。
5.并發癥的護理
本病早期因郁血內聚,熱熾傷津、加之需長期臥床,病人不習慣在床上解大小便,故很容易引起腹脹、便秘。此時訓練病人床上排便,放松緊張情緒,使病人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病人長期臥床,患部疼痛,分泌物不易咳出,指導患者多飲水,做深呼吸及擴胸運動,主動咳嗽,把分泌物咳出。對于尿儲留問題,指導患者放松緊張的心情,幫助患者按摩膀胱區,或用艾灸熱敷關元、氣海穴,促進排尿。并指導患者多飲水,每日用溫水清洗會,勤換內褲,預防尿路感染。注意保持床單元清潔、干燥,無皺褶,協助患者以軸式法翻身,并按摩皮膚受壓處,預防褥瘡形成。
6.健康教育
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多見于65歲以上的老人和絕經后的婦女,其骨皮質變薄,骨質變脆容易引起骨折,故骨質疏松是引起絕經后婦女高發腰椎壓縮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所以預防骨質疏松尤為重要。患者通過調理飲食、曬太陽增加體內鈣質含量,減少體內鈣質流失。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激素替代療法,以減少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率。
三、結果
全部患者都能生活自理好轉出院,無一例并發癥發生。
四、小結
腰椎骨折為骨質疏松常見并發癥,如治療護理不當,易遺留腰痛等后遺癥。中醫護理的特點是辨清證型,根據特點護理。中醫護理可根據疾病不同時期的癥型給以不同的護理。本組83例患者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以及從情志、飲食、服藥等方面護理,充分發揮中醫整體調理的優勢,實施個體化的護理,使病人病情得到良好恢復。
【參考文獻】
[1] 修伶燕.腦卒中患者的辨證施護[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75
觀察室是留察病情有變化,需要繼續觀察病情變化的病人,各個科室都會有病人留察,所以病種多且病情復雜,變化很多,因此需要進行密切的病情觀察才可以對病情進行有效控制。因此,護士在病情觀察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臨床中,護士忙于工作任務,或者對患者的病情觀察缺乏全面性、整體性,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所以培養和提高護士全面的、系統的、科學的病情觀察能力并能制定正確的護理對策與措施,十分重要⑴。實用臨床護理“三基”應知應會中要求:病情觀察主要內容包括 ①一般情況的觀察:發育與體型、飲食與營養狀態、面容與表情、、姿勢與步態、皮膚與黏膜等 ②生命體征的觀察 ③意識狀態的觀察 ④瞳孔的觀察 ⑤心理狀態的觀察 ⑥特殊檢查或藥物治療的觀察⑦分泌物、排泄物及嘔吐物的觀察。這就要求護士:主動詢問、加強巡視、密切觀察、善于思考、及時記錄。
我科室收治過一女性患者,63歲,因“上腹部疼痛2小時伴惡心嘔吐”入院,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腹部查體有壓痛,但不明顯,且位置不確定,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緩,擬“急性胃腸炎”予入院留觀。留觀過程中護士第三次巡視病房時發現患者痛苦貌,詢問后得知患者突感上腹部劇痛,伴嘔吐、心煩、氣短、出冷汗,測量血壓75/50mmHg,心率48次/分,呼吸32次/分,匯報醫生并建議查心肌酶譜、復查心電圖,示CPK120 tt/L,GOT200 tt/L,LDH640 tt/L,ST段抬高,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立即予吸氧、止痛、鎮靜、糾正低血壓、靜脈溶栓等治療并轉入心內科,患者兩周后出院。由于具有了病情觀察的主動性,同時在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一些特殊情況能正確判斷,所以為患者的就治贏得了時間⑶。
觀察室需要護士掌握多種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護理常規。我科每周一次進行業務學習,由護士長選定本病區一位患者,由一位護士進行護理查體和病情評估,提出存在的護理問題及護理觀察要點、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分析潛在并發癥和隱患。由護士長針對考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分析、指導、評價。督促護理人員認真評估病人、主動了解病情,提高護士病情觀察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護理質量及病人滿意度⑵。
對患者做出準確、全面、整體的病情評估是依據每個護士的專業知識與臨床經驗為基礎的,護士只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工作責任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敏銳的觀察力,具有病情觀察的主動性,才能做好病情的觀察。
參考文獻
⑴陳延虹 淺談如何運用有效注意提高對危重病人病情觀察能力 -中外健康文摘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