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爱做久久久久久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脊椎側彎的治療技術

脊椎側彎的治療技術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9 18:54: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脊椎側彎的治療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脊椎側彎的治療技術

篇(1)

關鍵詞 腰椎側彎綜合征;整脊槍;微創針刀;三維力學平衡療法;足弓矯正器

腰椎側彎綜合征,屬中醫“痹證”范疇,也稱腰椎側凸,是一種三維畸形,包括冠狀位、矢狀位和軸位上序列異常,導致腰椎關節移位、肌腱牽拉、神經壓迫,脊髓受損的一種綜合性疾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側彎。本文主要針對腰椎病變后繼發性引起的腰椎側彎進行治療分析。

資料與方法

收治腰椎側彎綜合征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齡23~68歲,平均46歲,其中體力勞動68例,腦中體力勞動32例;左側治療58例,右側4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腰痛腿痛40例,腰痛伴腿麻38例,腰椎棘突壓痛明顯的40例,18例骶髂關節疼痛。對照組腰痛腿痛40例,腰痛伴腿麻38例,腰椎棘突壓痛明顯的40例,18例骶髂關節疼痛。

方法:觀察組采用三維力學平衡矯正技術配合中醫微創針治療。具體操作:①首先調整背正中脊柱棘突為中心,以腰三棘突應力點,左右調整,應用整脊槍用三檔,由外下朝向內上進行整脊,以患側為主,隔天1次,15次為1療程,一般1~2個療程。②再應用微創針刀松解患則腰方肌、腰大肌、髂腰肌、腰背筋膜肌、背闊肌、骶棘肌及髂骨翼處,7天1次,4次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對照組采用傳統治療方案,應用針灸、推拿、火罐、手法整脊、復位和應用中藥外敷。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別高20%,且治愈后不易復發,見表1。

討論

應用整脊槍配合微創針刀應用三維力學平衡、綜合療法。本療法治療的腰椎側彎是由于腰椎靜力性牽拉傷,肌腱攣縮鈣化,繼而局部肌化,脊柱失衡進而形成向腱側或向患側側彎,也是種功能性脊椎側彎,腰椎生理前凸減弱或消失,患者為了防止神經根刺激壓迫,因改變來放松神經根,這是一種保護性的反應。病變則根據畸形方向出現疼痛,或受限,一般彎向凹側,疼痛減輕,彎向凸側,病痛將加重。本療法主要針對側彎程度在Ⅰ度、Ⅱ度的進行治療,應用整脊槍配合微創針治療效果顯著。

篇(2)

關鍵詞: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嚴重脊柱側凸手術;作用;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嚴重脊柱側凸成為了當代人的常見病,由于脊柱側凸的定椎區往往是側彎、旋轉程度的最大范圍,加上脊柱在病變中常常發生位移,所以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的應用則十分有必要,該技術實現了手術和計算機等輔助導航導板技術的結合,其準確性明顯高于傳統的解剖辨別認定法,位置準確,顯著提高了嚴重脊柱側凸手術的安全性及矯正效果,現將應用情況及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2012年起應用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治療嚴重脊柱側凸手術的36例患者,男26例,女10例,年齡13~32歲,平均年齡24.2歲,Cobb角90°~170°,平均為112°,特發性脊柱側凸28例,先天性脊柱側凸8例,患者肺活量為正常預計值的22%~81%,平均為51%,其中入院時出現慢性呼吸衰竭5例,出現心電圖或超聲心動圖異常14例。

1.2方法 在手術前,按照1.25mm掃描層以及厚在64排的CT機上對所需的手術脊柱節段進行CT掃描以及三維重建,獲取CT圖像以及相關數據,同時備份相關數據記錄在案供手術過程中使用,利用計算機等輔助導航導板技術,將獲取的數據輸入計算機導航工作站進行數據處理,建立虛擬側凸圖像,將圖像進行分析,與患者進行溝通。在手術的過程中,采取全身麻醉的手術方式,在醫師確定手術脊柱節段后,利用已經注冊的手術探針在患者脊椎骨結構中找出導航器上顯示的立體圖像的相應解剖標識,采取相應的手術措施,進行脊柱矯形或者內固定矯形,在切除肋骨、椎體骨以及同種異體骨植骨的過程中,在必要的時候采取自體血回輸,在手術過程中記錄手術時間、出血量等。

2 結果

術后情況:36例患者的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沒有出現脊髓和神經根損傷情況,術后切口恢復時間短,術后患者脊椎恢復情況良好,沒有并發癥的發生。見表1-表6。

3 討論

經觀察發現,將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運用到嚴重脊柱側凸手術中符合科學規律,手術效果十分好,在36例患者中,手術時間在221~230min的有9例,占全部患者的25%,手術時間在231~340min的有19例,占全部患者的52.8%,手術時間在241~250min的有5例,占全部患者的13.9%,手術時間在251~260min的有3例,占全部患者的8.3%,由此可見,運用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的嚴重脊柱側凸手術手術時間短,縮短了手術時間,為更多的患者節省手術時間。

同時,將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運用到嚴重脊柱側凸手術中,能夠減少患者的出血量,經過臨床觀察分析,在36例患者中,手術出血量在400~500ml的有10例,占全部患者的27.8%,手術出血量在500~600ml的有20例,占全部患者的55.5%,手術出血量在600~700ml的有4例,占全部患者的11.1%,手術出血量在700~800ml的有2例,占全部患者的5.6%,可見,由于采取自體血回輸技術,所以運用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的嚴重脊柱側凸手術出血量少,增加手術成功率,節省手術成本,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效果較好。

同時,經過術后1~2w的觀察,36例患者均沒有出現脊髓和神經根損傷的情況,恢復情況良好,可見也能用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的嚴重脊柱側凸手術科學、安全,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降低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使患者的身體機能積極恢復,同時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

經觀察,將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運用到嚴重脊柱側凸手中中,能夠提高手術切口恢復的時間,在36例患者中,手術切口恢復時間為5w的有8例,占全部患者的22.2%,手術切口恢復時間為6w的有25例,占全部患者的69.5%,手術切口恢復時間為7\w的有3例,占全部患者的8.3%,由此可見,運用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的嚴重脊柱側凸手術手術的內外傷口愈合時間短,有利于患者的皮膚外觀恢復,同時也防止由于患者的不良習慣造成的二次炎癥的發生。

臨床觀察表明,將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運用到嚴重脊柱側凸手術中,患者脊椎恢復情況較好,通過三維CT斷層掃描脊柱,在36例患者中,患者脊柱恢復情況優秀的患者有34例,占全部患者的94.4%,患者脊柱恢復情況良好的患者有2例,占全部患者的5.6%,沒有患者脊柱恢復較差的患者,由此可見,運用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的嚴重脊柱側凸手術,患者手術后脊柱恢復情況較好,效果明顯。

同時,經過術后1~2w的觀察,36例患者均沒有并發癥的出現,便于患者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

綜上所述,通過對36例應用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治療嚴重脊柱側凸手術的患者的臨床觀察,本人認為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沒有出現脊髓和神經根損傷情況,術后切口恢復時間短,術后患者脊椎恢復情況良好,沒有并發癥的發生,所以應用椎弓根導航導板技術在嚴重脊柱側凸手術中有著良好的作用和積極的意義,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腹針;刺絡;腰椎間盤

【中圖分類號】R15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340-02

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例臨床上治療方法眾多,療效不一,筆者將薄智云教授之腹針與楊維杰老師的董氏奇穴刺絡法配合使用,治療本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全部病例均為本科門診及住院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齡21~79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20余年;單純腰痛者18例,腰痛伴單側下肢痛35例,腰痛伴雙下肢痛19例。對照組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齡18~75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25年;單純腰痛者15例,腰痛伴單側下肢痛33例,腰痛伴雙下肢痛17例。以上病例均作X線檢查,大部分病例經CT證實與體征相符。

1.2診斷標準:

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5年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治療標準》:①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濕寒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腰痛史。②常發生于青壯年,以20~50歲最多。③腰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時(如咳嗽、噴嚏)疼痛加重。④脊椎側彎,腰生理弧度變淺或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動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肌肉萎縮,直腿抬高或加強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足母趾背伸力減弱或消失。⑥X線攝片檢查:脊椎側彎,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變椎間隙可能變窄,相臨邊緣有骨質增生。CT、MRI檢查能更好的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療方法

2.1治療組

2.1.1取穴:主穴:水分、氣海、關元。辨證加減:急性腰椎間盤突出者加人中、印堂;陳舊性腰椎間盤突出者加氣穴(雙);以腰痛為主加外陵(雙)、氣穴(雙)、四滿(雙)或金河(在氣海穴旁開5分;取雙側);合并下肢痛及麻木者加氣旁(在氣海穴旁開5分;取對側)、外陵(患側)、下風濕點(在氣海旁開2.5寸;取患側)、下風濕下點(在下風濕點下5分、外5分處;取患側)。[1]注:為薄教授之經驗穴。

刺絡者取患側委中和董氏奇穴之四花外穴(相當于陽陵泉至陽輔附近)和丘墟、昆侖一帶之明顯瘀絡處。

2.1.2方法:患者平臥位,暴露腹部,嚴格按照薄教授要求取穴及進針,據患者的胖瘦定針具之長短,病程長短而定針刺之深淺,采用只捻轉不提插手法,每隔10分鐘行針1次,并囑病人活動患部,據情況調整針的深淺,以見效即止,并通過灸神闕以壯元陽、溫經絡。刺絡為每周2~3次,取患側委中和董氏奇穴之四花外穴(相當于陽陵泉至陽輔附近)和丘墟、昆侖一帶之明顯瘀絡處施術,局部常規消毒,各穴皆用消毒之三棱針速刺入半分,即出針,使之出血,如出血量較少,可加拔火罐。

2.2對照組:主穴取腰3~5夾脊穴、腎俞、大腸俞、委中、局部腧穴。配穴:腎虛者加命門、太溪;寒濕者加腰陽關;急性者加水溝;慢性者加足三里;伴有臀、下肢痛者加患側環跳、承扶、秩邊、陽陵泉、足三里、懸鐘等。行平補平瀉法,留針加灸。[1]

兩組均留針30分鐘后起針,6次為1療程,每天1次,連續治療,療程間休息3天,3個療程結束后統計療效。

3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以臨床癥狀的改善為觀察標準):

臨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能恢復原工作。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1]

3.2治療結果:兩組治療結果如表1、2所示,表1經統計學處理顯示,治愈率、總有效率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表2治療次數之間經統計學處理結果表明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χ2=7.15,P<0.03)。刺絡者最少2次,最多4次。

4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中醫學中沒有相應病名,據其臨床表現,屬中醫的“痹癥”、“腰腿痛”范疇,中醫學認為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主藏精,腰痛與腎關系密切。腹針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神闕調控系統為核心,臟腑經絡學說為指導,通過針刺腹部的腧穴來治療全身性疾病的一種新方法。具有調整臟腑氣血、疏通四肢百骸的功能。以任脈氣海、關元及腎經的四滿、氣穴來補元氣調氣血;取足陽明胃經腧穴外陵以補后天氣血不足;以水分來促進局部水腫的吸收;急性期加人中、印堂以通調督脈,伴下肢痛則以下風濕點、下風濕下點來疏通患肢的經氣。而灸神闕又能壯元陽、溫經絡。[2]董氏奇穴針灸認為“痛癥必瘀”、“久病必瘀”,其刺絡針法有:決凝開滯、滌痰祛瘀、瀉熱活血、排毒利濕之作用。以上方法合用,達到補脾腎、疏通經絡、使惡血邪氣盡出,立起沉疴痼疾之功效。[3]

所以,腹針配刺絡放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見效迅速、療效佳、療程短、次數少、痛苦小等優點。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曾榮等,腹針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中醫藥導報,2005.9(11):45

篇(4)

[關鍵詞] 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支具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

[中圖分類號] R45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6(b)-0026-03

Effective analysis of Providence night brace in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ZHAO Zi-ping LAN Hai-feng FENG jian-zhong WANG Zhi-guo WU Dong-do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Liwan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51017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effect of Providence night brace in the treatement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Methods 19 cases of female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treated with Providence nighttime brace were selected as group P,19 cases of matched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Boston full-time brace were selected as group B.All cases were followed-up for 18 months.At every visit per six months,patients were taken the standing X radiographs of the spine without the brace. Results The average Cobb angle of group P was(29.8±4.1)° and(18.5±2.1)°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Cobb angle of group B was (30.5±4.0)° and (20.1±2.3)°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Cobb angle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mpliance,complication,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adaptation in group 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B. Conclusion Providence night brace in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with curves less than 35° in lumbar and thoracolumbar cases,it has good compliance and the correct clinical application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Key words] Providence night brace;Brace treatment;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支具治療是唯一能夠有效防止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進展的非手術方法[1],但依從性差是目前傳統全天佩戴型支具治療AIS公認的難題。為了減少治療中的負面因素,目前已經發展了低輪廓支具和間斷佩戴型支具,但是依從性差仍是傳統支具佩戴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到目前為止,使用夜用型支具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有研究表明,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能有效矯正Cobb角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9月在廣州市荔灣區脊柱側凸普查中檢出及門診接診的女性脊柱側凸患兒38例,年齡9~15歲,隨機分為兩組,其中Providence支具組(P組)19例,Boston支具組(B組)19例。P組年齡9.7~15.1歲,平均13.4歲;B組年齡9.1~14.9歲,平均13.1歲;P組8例(42%)Risser征0~1度、11例(58%)Risser征2~3度;B組7例(37%)Risser征0~1度、12例(63%)Risser征2~3度。兩組脊柱側凸的頂椎均為T10的2例、T11的3例、T12的7例、L1的6例及L2的1例。入選標準:病例均為Cobb角20°~35°,頂椎在第10胸椎及以下,所有的患兒均未接受過治療,排除合并病理改變(如峽部裂、脊柱滑脫及先天畸形)等。

1.2 方法

使用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先對患者的軀干部分進行三維CT重建,根據患者的脊柱側凸情況,利用平臥位壓力測試板進行實際壓力測試(圖1)。通過獲得的三維仿真數據及矯形所需要壓力,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CAD/CAM)技術進行設計,并用聚丙烯塑料制作個體化的支具,支具通過側方和旋轉施壓將脊柱側凸矯正,儀器由廣州市康亦健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提供。

圖1臥位壓力板進行壓力測試

初次佩戴合適后,對患者進行支具佩戴知識的健康教育,讓患者每天堅持0:00~2:00平臥位佩戴支具(最少2 h),6周后檢查舒適性。讓對照組患者佩戴Boston支具,23 h/d。所有患者均門診隨診,每6個月復診1次,如果過程中出現生長發育導致支具不合適,重新設計制作一個新的支具;每次隨訪,均取下支具拍攝全脊柱正側位片,同時觀察患者的依從性、佩戴區域皮膚情況、脊柱畸形矯正情況、患者心理狀況和社會適應情況等。支具持續佩戴至生長發育停止及Risser征4度以上,如果側凸進展>5°或患兒實施手術則視為治療失敗。隨訪時間為18個月。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Cobb角的比較

P組治療前脊柱側凸的Cobb角為24°~35°,平均(29.8±4.1)°,治療后平均(18.5±2.1)°,矯正率為37.9%;B組治療前脊柱側凸的Cobb角為26°~35°,平均(30.5±4.0)°,治療后平均(20.1±2.3)°,矯正率為34.1%;兩組治療前后的Cobb角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的X線片情況

首次佩戴支具復查X線片,P組顯示側彎矯正93%,B組顯示側彎矯正56%,其中P組有3例(15.8%)矯正>100%。P組側凸進展>5°的有1例(5.3%),B組有2例(10.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組無患兒接受手術治療,B組由于側彎進展有1個患兒接受手術治療。

2.3 兩組的支具佩戴及并發癥情況

P組患兒均能按要求佩戴>2.0 h/d,B組患兒的佩戴時間均未達到要求的23.0 h/d,平均佩戴時間為16.1 h/d;P組患兒未出現皮膚并發癥,B組患兒有2例出現局部壓迫過緊引起皮膚紅腫水泡,調整后消失;治療期間心理調查問卷P組患兒治療期間未出現心理問題,能配合治療,B組患者有13例(68%)訴心理壓力大,對佩戴支具產生抗拒。

3 討論

特發性脊柱側彎是最常見的結構性脊柱側彎,其中約80%為AIS,發病率為0.75%~3.00%[4-7]。支具治療是治療AIS的重要方法,能矯正輕中度的脊柱側凸,改變脊柱側凸的自然發展歷史[4]。有研究證實,全天型和間斷型支具治療可有效控制脊椎側彎,但是治療效果取決于佩戴的依從性[3,8-10],由于不能長時間監督患兒佩戴支具,所以患兒依從性低,治療效果不能達到最佳。據美國脊柱學會統計僅為20%,部分醫院發現,如果處方要求每天穿戴矯形支具23 h,患者實際上每天穿戴不到16 h,在脊椎側彎矯治治療中心很難達到18 h,患者每天穿戴矯治護具無法從事運動、跳舞、社交聚會等多種活動,給其帶來心理上的不適與傷害,對于間斷型支具同樣具有以上缺點[11]。

目前,夜用型脊柱矯形支具已成功應用于臨床,大大提高了矯治的起始效果,D′Amato等[2]報道戴上夜用型支具時X線片顯示其矯正>96%,腰段側凸和胸腰段側凸治療后分別為94%和93%;Janicki等[12]報道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對Cobb角≤35°的AIS具有較好效果,能夠有效地降低側凸的進展和減少手術機會;Yrjönen等[13]報道Providence支具首次矯正達92%,發現使用Providence支具效果優于Boston支具,因此推薦Cobb角

本研究為盡量減少干擾因素,研究對象全部選擇胸腰段和腰段的AIS女性患兒,同時將不同側凸節段的患兒平均隨機分配至兩組,所以理論上在研究過程中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只有依從性。通過隨訪時的調查問卷了解其佩戴情況及心理情況,研究發現P組19例患兒全部能很好地遵從醫囑佩戴支具,治療期間未出現心理問題;B組患兒的佩戴時間均未能達到要求,68%的患兒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本項研究發現P組和B組的治療均能有效矯正脊柱側凸,矯正率分別為37.9%和34.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P組的依從性、合并癥、心理狀況和社會適應情況均優于B組;同時發現,首次佩戴夜用支具后X線片顯示脊柱側凸的矯正平均可達93%。

根據青少年生長激素的分泌規律,僅在0:00~2:00青少年體內生長激素最高峰期進行佩戴,既符合人體矯正的最佳時間,又避免了日間佩戴時影響脊柱活動和外形的缺點,但佩戴的周期天數不變。

本項臨床研究報告證實對Cobb角

[參考文獻]

[1]Nachemson AL,Peterson LE.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with a brace in girls who have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 prospective,controlled study based on data from the Brace Study of the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J].J Bone Joint Surg Am,1995,77(6):815-822.

[2]D′Amato CR,Griggs S,McCoy B.Nighttime bracing with the Providence brace in adolescent girl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J].Spine(Phila Pa 1976),2001,26(18):2006-2012.

[3]Emans JB,Kaelin A,Bancel P,et al.The Boston bracingsystem for idiopathic scoliosis.follow up results of 295 patients[J].Spine(Phila Pa 1976),1986,11(8):792-801.

[4]王振堂,李中實,劉朝暉,等.北京市中小學生脊柱側凸患病率調查報告[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7,17(6):440-442.

[5]劉尚禮,李衛平,李遠景,等.廣東省青少年脊柱側凸患病率調查報告[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2,12(1):41-43.

[6]邱貴興,莊乾.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11):790-792.

[7]Schmitz A,Kandyba J,Jaeger U,et al.Brace effect in scoliosis in the sagittal plane―an MRI study[J].Z Orthop Ihre Grenzgeb,2002,140(3):347-350.

[8]Green NE.Part-time bracing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J].J Bone Joint Surg Am,1986,68(5):738-742.

[9]Peltonen J,Poussa M,Ylikoski M.Three-year results of bracing in scoliosis[J].Acta Orthop Scand,1988,59(5):487-490.

[10]Rowe DE,Bernstein SM,Riddick MF,et al.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r idiopathic scoliosi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7,79(5):664-674.

[11]Takemisu M,Bowen R,Rahman T,et pliance monitoring of brac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J].Spine(Phila Pa 1976),2004,29(18):2070-2074.

[12]Janicki JA,Poe-Kochert C,Armstrong DG,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thoracolumbosacral orthoses and providence orthosis in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results using the new SRS inclusion and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bracing studies[J].J Pediatr Orthop,2007,27(4):369-374.

篇(5)

【摘要】目的 :探討螺旋CT及三維重建技術在脊柱外傷中的應用價值。 材料和方法: 對125例脊柱外傷患者進行了螺旋CT掃描及三維重建。 結果 :螺旋CT橫軸位和三維重建成像分別顯示了椎體骨折115、106個,椎弓根骨折18、20個以及椎板骨折32,31個和骨折片突入椎管60, 65個。 結論:多層螺旋CT以及三維重建成像能夠直觀、立體多角度地顯示出脊柱骨折以及椎管狹窄程度、判斷脊髓損傷的情況,從而對脊柱骨折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螺旋CT; 三維重建 ; 脊柱外傷

準確診斷是正確治療脊柱外傷的關鍵所在。結合螺旋CT以及三維(3D)重建等技術可以準確地判斷脊椎損傷的位置,程度以及范圍,并且能對脊柱骨折的移位程度、脊柱骨折的分類以及椎骨受損的程度提供比單純的X線平片更多的診斷信息。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通過收集貴州盤縣人民醫院的2009年7月-2010年12月符合條件的125例急性外傷病例(其中平均年齡大致在40歲左右,致傷原因包括車禍、高空墜落以及砸傷等),然后使用飛利浦Mx4000雙排螺旋CT進行常規薄層橫斷面掃描,根據部位的不同,采用了厚度為1-3mm,Pitch在3.0-3.5,重建間隔為1mm。根據CT軸位所觀察到的骨折位置進行二維冠狀以及矢狀位MPR,然后進行3D重建,多方位選擇,觀察脊柱的骨折情況。

2 結果

胸腰椎骨折有50例,頸椎骨折35例,骨盆骨折有40例。爆裂性骨折有28例,骨片伴脫位有10例,單純屈曲骨折有40例等。通過SD重建圖像技術結合螺旋CT技術能夠清楚地顯示出寰樞椎脫位及細微骨折情況,還能準確的測量碎骨片的大小,移位程度。還有SD圖像的立體感十分強,能夠直觀地顯示出骨折、脫位的空間位置。根據多數文獻報道,VRT空間的立體感是最佳的。

3 討論

3.1 脊柱骨折的分類 :按照脊柱損傷機制分類法,大概可以分為5種類型:分別為單純屈曲壓縮型骨折;爆裂型;安全型;骨折脫位型;其他型等。

3.2 關于脊柱骨折成像技術的要求 :第一點應該選定脊柱定位像上比較特別的區域,盡可能地將病變區掃全。其次應該選擇掃描采集參數,特別是厚度、層間重疊以及螺距等。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螺旋CT的閾值對骨折有很大的影響,3D技術是通過調整CT閾值,使不需要觀察的組織透明度變為100%,從而將影響消除,而需要重點觀察的組織透明度為0,從而保留影像。當閾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到最后的成像結果,所以圖像的質量與選擇的CT閾值的下限是有密切的關系的。一般選擇的閾值平均為150Hz。

3.3 關于多排螺旋CT在脊柱的臨床運用:首先可以用于脊柱外傷、骨折,觀察椎骨內有無骨折片,椎骨有無變形、狹窄,還有脊柱結核、腫瘤,關節退行性變。椎間盤突出,以及椎體小關節不穩,脊柱側彎等。

通過多排CT后處理技術在脊柱病變上表現出了獨特的優勢。首先通過MPR重建能夠顯示出椎體的輪廓,并且可連續觀察脊柱臨近組織狀況,對椎管內部有一定的顯示能力。三維重建技術還能觀察到脊柱的骨性結構,諸如側彎角度的測量、椎體旋轉程度的評價還有椎體的骨性結構等等。

而且其對脊柱側彎的整體結構非常符合臨床上的需要。另外VR重建影響還可以觀察到胸椎以及腰椎的狀況,能夠較為真實地反映側彎的程度還有周圍組織的關系。為臨床治療提供了直觀的信息。

3.4 多層螺旋CT的技術優勢 :(1) 掃描速度快:首先這項技術只需要較短時間就能完成整個病變區域的掃描,大大減少了患者由于疼痛等原因引起的移位偽影。 (2)強大的圖像處理技術:由于MPR可以多層面且任意角度成像;而SD又能廣泛地應用于骨骼系統,例如脊柱等解剖結構較復雜的部位,立體感強,有利于病灶的定位。(3)可以同時觀察多個臟器的損傷情況,比如腎、脾和肝臟等。(4)適合于脊柱外傷中危重的病人。

3.5 螺旋CT軸位、MPR以及三維重建在脊柱損傷的應用價值

3.5.1 螺旋CT軸位平掃的診斷價值及限度:與常規的X線平片比較有很多優點:(1)首先是對患者的移動要求小,將損傷程度降低到最?。唬?)能夠清晰的顯示出脊柱的解剖結構以及骨折線的走向,而X線容易漏診一些不易發現的骨折線,尤其是脊柱中后柱的骨骼結構以及骨碎片的移位情況。(3) 螺旋CT軸位能夠為骨折的準確分型創造有利的條件。雖然螺旋CT比起X線片等傳統技術有許多優越性,但是其存在以下諸多限度:包括對椎體序列以及高度改變難以判斷;對水平走向的骨折線可能由于容積效應的影響可能會漏診;脊柱可能無法顯示成角畸形。

3.5.2 螺旋CT聯合3D重建的診斷價值以及限度 : 常規CT以及X線片在脊柱外傷診斷中的缺陷,由于引入了螺旋CT聯合3D成像技術得到很好的解決。首先3D成像對椎體序列的改變、高度的壓縮以及椎體脫位等比起X線片顯得更加的直觀,更能反映骨折累計的范圍和程度還有骨折塊的大小、數目和空間位置等,通過旋轉和切割能夠多方位地提供椎骨以及椎管內的立體圖像,從而能夠觀察骨折對骨性椎骨完整性的影響,能夠清楚地顯示椎骨的關節突在矢狀面上的移位情況。同時,通過了3D成像技術,手術醫生在術前對骨折片的位置、大小還有來源有了更加充分地認識,從而達到了指導手術醫生采取合適的手術入路以及合理的放置固定器,從而達到椎骨減壓以及加強脊椎穩定等目的。同時由于手術操作者可以在3D圖像上進行預先演習鋼板以及鋼釘的正確進入方向,為手術起到了導航作用,從而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往往大多數骨科臨床數據顯示,細小的骨折、輕微的移位還有關節內骨折的3D圖像往往顯示不佳,對微小骨折的顯示率只有百分之80左右,然而現在臨床數據表明,只要是掃描參數合理以及重建方位準確,顯示率可以得到極大的提高。因此為了能夠做出更加準確的診斷,需要將3D圖像與螺旋CT和MPR圖像結合為一體。

因此應用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隊脊柱骨折的診斷具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可以準確顯示骨折碎塊的位置,而且也可以顯示由于骨折或小關節脫位造成的神經孔狹窄。

4 結語

總而言之,螺旋CT脊柱三維重建技術是一種較新的影像學技術,能夠客觀、立體、清晰地顯示出脊柱的解剖結構和細微損傷,達到彌補常規CT的不足。而MPR以及SD等三維重建技術在不增加掃描時間的前提下,也能夠做多方位立體重建,既方便了患者,同時也給臨床治療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周康榮.螺旋CT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7

[2] 馬曉文,李亞森,文一紅等.脊柱爆裂性骨折的CT-MRI對照研究.實用放射學雜志,2005,20(9):845

[3] 李麗新,周茂義等.螺旋CT三維成像對復雜部位骨折的診斷價值.濰坊醫學學報,2002,22(4):285

[4] 徐春福,諸瑞華,高麗娟等.隱匿性骨折的CT診斷.中華骨科雜志,2004,18(2):100-102

篇(6)

【關鍵詞】 脊椎滑脫;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Diagnostic value of 16-slice spial CT in spondylolisthesis HAO Ai-guo,LI Xiu-yan.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handong Province Rongjun General Hospital, Shandong 250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16-slice spiral CT in diagnosing spondylolisthesis.Methods Patients with spondylolisthesis were scaned and reconstructed by 16-slice spial CT.After scanning, retrospective thin-slice reconstruction,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 and 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 images were obtained. These imag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xial images. Results Thin-slice reconstruction,MPR and VRT were provided higher detecing rate in spondylolisthesis than conventional axial images.Conclus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in-slice reconstruction, MPR and VRT can demonstrate more accurate,stereo and integrated pathognomonic sign in spondylolisthesis.16-slice spiral CT can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patients in spondylolisthesis.

【Key words】 Spondylolisthesis;Tomography;X-ray computed

作者單位:250013 山東省榮軍總醫院放射科

脊椎滑脫是指一個椎體與相臨的另一椎置發生相對滑移。簡單說就是指一個椎體在另一個椎體上向前或向后移位。脊椎滑脫最常見的是腰椎滑脫。 腰椎滑脫最常見的原因是隨年齡增加而發生的退行性腰椎滑脫,其次是運動損傷、先天或不明原因造成腰椎峽部裂而導致的腰椎滑脫。腰椎滑脫好發于L4/5及L5/S1之間,一般為前滑脫。本文就脊椎滑脫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及CT檢查方法和影像表現作詳細敘述。

1 脊椎滑脫病因及分類

脊椎滑脫主要是由于椎體間骨性連接異常引起。主要有3種情況[1]:①先天發育不良:由于骶骨上部或L5椎弓部分缺損,從而缺乏足夠力量阻止椎體前移,發生向前滑脫;②椎弓峽部裂:由于椎弓峽部骨質缺損或斷裂引起。峽部裂隙多成斜行、水平狀、弧形,邊緣不規則。發生機制有先天性骨質發育缺陷和創傷兩種學說。上述因素導致椎弓連接不牢固而發生椎體滑脫;③退行性變:由于長時間脊椎不穩或應力增加使相應小關節發生磨損,退行性變使關節突變得水平加上韌帶變松弛而逐漸發生滑脫。多見于50歲以后,女性多于男性3倍,多見于L4,其次為L5??傊?,除先天性滑脫外,目前多數學者認為腰椎滑脫主要由于外傷和勞損引起。先天性滑脫占33%,峽部裂引發滑脫占15%,最多見的是退行性變引起滑脫。

腰椎滑脫程度分類是以X線側位片(CT的MPR正中矢狀面,VR側位片)上將腰椎體的前后經等分為四份,按椎體間滑移的程度分為四度:Ⅰ度:指椎體向前滑動不超過椎體前后徑的1/4; Ⅱ度:指椎體向前滑動不超過椎體前后徑的1/41/4,但不超過1/2; Ⅲ度:指椎體向前滑動超過椎體前后徑的1/2,但不超過3/4;Ⅳ度:指椎體向前滑動超過椎體前后徑的3/4以上。

2 脊椎滑脫的病理

脊椎滑脫以腰椎滑脫多見,腰椎滑脫是指某節椎體向前或向后移位;最常見的是L3、L4、L5。腰椎滑脫有真假之分,真性滑脫是指腰椎一側或兩側椎弓峽部或關節突之間的骨質失去連續性,導致患椎向前移位。假性滑脫是指腰椎椎弓完整,而由于椎間盤退變或其他原因使關節突關系發生改變引起。這兩者的鑒別有賴于CT軸位掃描及其重建影像,CT圖像可明確滑脫的的性質、滑脫的程度,并了解椎管內的受壓情況。另外,不同的類型可有不同的病史,如創傷性的可有外傷史,退行性的一般年齡較大等。常見癥狀有腰部酸痛,臀部及大腿后痛,有時可放射到小腿及足部痛。腰椎管狹窄患者可有間歇性跛行等,滑脫嚴重者可見到腰部前凸,臀部后凸的特殊外觀,可有局部壓痛及扣痛等。

3 脊椎滑脫的臨床表現

脊椎滑脫患者的癥狀與體征與滑脫類型、脊椎穩定情況、滑脫程度、年齡、性別等因素密切相關。①退行性脊椎滑脫常見于50歲以后,女多于男,隨年齡增加,發病率增加?;颊呒棺捣€定性較差時,常表現為休息時意識到疼痛和下肢僵硬感,活動后減輕,長時間站立,蹲起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緩解。椎管狹窄時可有下肢疼痛、各種運動感覺障礙,肌肉僵硬,皮膚麻木等。有時可出現間歇性跛行。椎間盤突出時,直腿抬高試驗陽性;②峽部裂性滑脫多見于50以下,男多于女,可有腰背痛及下肢痛,腰部過伸時及勞累可加重,休息則好轉,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很少到小腿,合并椎間盤突出時可出現根性痛。而無癥狀的脊椎椎弓裂占80%[2]。查體時會發現棘突壓痛,左右推擠痛,峽部不連深處壓痛,腰后伸痛等。

4 脊椎滑脫的CT檢查方法

4.1 我院機器設備采用西門子Siemens16排螺旋 CT,掃描條件120 kV,200~300 mA,準直0.75 mm,層厚6 mm。掃描范圍根據DR平片或CT定位像,以整個腰椎為主,上包括t11、t12椎體,下包括S1、S2椎體,連續無間斷掃描后行0.75 mm骨算法及軟組織算法薄層重建,在3D中行VRT、MPR重建顯示。

4.2 三維重建圖像技術要求 亞毫米的準直是各向同性掃描的必要條件,16層螺旋CT實現了真正的“各向同性”掃描,這是保證圖像質量的必要條件,使任意方向的圖像的空間分辨力都等同于直接掃描圖像,為全方位觀察脊椎打下基礎。

4.3 16層螺旋CT掃描參數及后處理技術 一般采用0.75 mm準直,6 mm層厚即可達到診斷要求并減少球管損耗。用骨算法及軟組織算法進行薄層(0.75 mm)重建,在三維界面進行VRT、MPR圖像處理,層厚、間隔均為1~2 mm可獲得滿意的圖像效果。

5 脊椎滑脫CT表現

連續無間斷常規軸位掃描后行0.75 mm骨算法及軟組織算法薄層重建所得圖像數量巨大,在2D VIEW中顯示,觀察瀏覽很不方便,容易造成漏診、誤診,因此有必要在3D中行VRT、MPR重建顯示,即簡單明了,又不會造成漏診、誤診。在確定病變范圍后,運用三維重建圖像技術進行再次重建,包括層厚、層間隔等修改,將重建后的圖像,在2D VIEW中顯示或行激光照片,即減少了瀏覽圖像數量,又節省成本,還確保診斷完整準確。

5.1 容積再現技術(VRT),VRT三維成像運用橫斷掃描的全部數據,根據所觀察組織的密度,確定CT值閾值范圍,將閾值以下不需要觀察的組織透明度變為100%,消除其影像,保留所觀察的組織,即可獲得滿意的三維重建圖像。成像簡單,立體感強,解剖結構容易辨認,空間定位準確,通過旋轉圖像能很好觀察脊柱曲度、椎間孔及椎間隙的變化。在側位可觀察確定脊椎滑脫的程度,還可看到在椎弓根后下方上下關節突之間自后上斜向前下的透明裂隙等。在正位可看到脊椎是否側彎,左右椎間隙是否等同等。在雙斜位(45°)可清晰顯示峽部裂隙。在此位置,正常椎弓及附件的影像酷似獵狗,當峽部斷裂時,在狗頸部可見一帶狀裂隙,形成狗帶項圈征。脊椎滑脫時,可因橫突與上關節突隨椎體前移,而形似其狗頭被砍掉。

5.2 多平面重建(MPR) 通過容積數據重建顯示橫斷、冠狀、矢狀和其他任意角度平面圖像。由于組織結構不重疊,細微結構顯示清楚[1]。椎弓崩裂性脊柱滑脫:①在橫斷面上顯示:椎弓不完整,峽部裂表現為特征性的“環裂征”,裂隙延伸至椎管,其段端呈不規則“鋸齒狀”,邊緣骨質硬化、膨大,部分可伴有碎骨塊。此處應注意峽部裂與椎小關節間隙的鑒別[2,3]。鑒別依據:a:峽部裂位于椎弓根下緣層面,椎小關節位于椎間盤層面;b:峽部裂邊緣不規則,可見碎骨片,椎小關節可見光整皮質面;c:峽部裂方向接近水平位,椎小關節接近矢狀位;d:峽部裂有其他伴隨征象,椎小關節內可有“真空征”。另滑脫椎體的后下緣可見到對稱的椎間盤軟組織影,其下一椎體后上緣無椎間盤影。此可與椎間盤膨出或突出相鑒別。椎間盤膨出或突出時,椎間盤同時超越上下椎體緣。在此斷面上,還可看到椎管及側隱窩是否狹窄,黃韌帶是否肥厚等;②在矢狀面上顯示:腰椎矢狀長軸面MPR圖像能在同一層面上全長展示椎弓峽部的長軸切面,所有腰椎上下關節突極其小關節間隙,所有腰椎體及椎間隙;在周圍正常椎弓峽部骨性結構背景下,椎弓峽部裂隙顯示尤為明顯,避免了橫斷面上峽部裂隙與小關節間隙混淆。由于該層面顯示所有椎體及其排列,因此便于發現任一椎體的滑脫及其滑脫程度;③當某處骨質結構可疑時,可通過多角度平面圖像顯示確診[2]。退行性脊椎滑脫,是有椎間盤退變、椎間隙變窄、椎小關節及附著韌帶松弛所致,一般滑脫較輕,表現為椎小關節失穩,積氣,錯位,可合并椎小關節增生,關節面受損,無峽部裂隙,在橫斷面及矢狀面顯示較清晰。從這些方面可與椎弓崩裂性脊椎滑脫相鑒別[3]。先天性脊椎滑脫,在橫斷面、矢狀面及冠狀面上會顯示脊椎局部骨質缺損,主要是L5椎弓部分和骶骨上部骨質缺損。以此可與上述兩種脊椎滑脫相鑒別。

6 16層螺旋CT應用展望

16層螺旋CT以更快的掃描速度,更長的覆蓋范圍明顯縮短掃描時間,一次掃描就提供了更薄層、更高縱軸分辨率的三維信息和容積數據,各項同性的數據采集使任意角度的多平面重組圖像與原始的軸掃圖像質量相同。在不增加患者輻射劑量的前提下,能利用16層螺旋CT掃描及重建技術就能獲取診斷脊椎滑脫極有價值的CT圖像,能為臨床治療及手術術式的選擇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影像學診斷依據。

參考文獻

[1] 鐃書城.脊柱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54.

[2] 朱廷敏,李淑芳,潘桂芬.腰椎峽部并脊柱滑脫的CT診斷.中華放射學雜志,1993,27:860-862.

篇(7)

【關鍵詞】脊柱側彎;呼吸功能;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423—01

脊柱側彎畸形不僅影響患者的的外觀,而且胸段側突引起的胸廓畸形,對心肺的壓迫使肺臟受壓、變形,造成肺泡萎縮,肺膨脹阻力加大,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礙[1]。而全身麻醉、傷口疼痛、手術刺激、藥物和代謝的變化,可導致患者功能殘氣量下降,肺活量進一步降低[2]。肺功能障礙是脊柱側彎患者術后嚴重并發癥之一,如果術后不注意加強患者肺功能的鍛煉,患者可出現肺通氣不暢,肺部分泌物不易排出,嚴重者甚至可出現呼吸衰竭,威脅患者生命。因此,脊柱側彎術后積極指導監督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54例脊柱側彎患患者,我們很重視脊柱矯形患者手術前后呼吸功能的訓練,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與堅持,患者術后呼吸功能良好,全部順利出院。現我將在整個呼吸功能訓練過程中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54例病例中,男23例,女31例,年齡10~76歲,平均年齡20.96歲,平均住院日15.31天。術前Cobb角最大110°,最小40°。入院時肺功能檢查有不同程度的肺通氣功能障礙,肺功能輕度下降43例,中度10例,重度1例,皆在全麻下施行脊柱側彎矯形術?;颊咝g后呼吸功能良好,全部順利出院。

2 護理與體會

2.1 手術前護理

2.1.1肺功能評估:脊柱畸形造成了患者胸腔容積的改變,從而影響了心肺功能,因此術前進行肺功能評估對手術是否成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思。術前應該進行肺功能檢測及血氣分析,根據檢查結果采取相應措施。

2.1.2肺功能訓練:入院后應對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告知術前學會肺功能鍛煉是術后肺功能恢復的良好基礎。根據肺功能評估結果,肺功能輕度下降患者術前指導其進行有效咳嗽、縮唇呼吸、吹氣球、爬樓梯及利用牽引床上鐵架進行引體向上運動等方法訓練肺功能;對于肺功能中度或重度下降患者,除采取以上措施外,還給予定時用雙手輕輕地、輪換地扣打肺的側面或后部,或使用振動式物理治療儀對患者肺的后側進行振動,同時給予超聲霧化吸入。對于吸煙的患者,囑患者入院后即停止吸煙。

2.2 術后護理

2.2.1 加強病人術后配合肺功能訓練意識:術后由于患者傷口疼痛,再加上術后臥床活動不便,大多數患者不愿意進行呼吸功能的訓練。這時,責任護士除了向患者講解手術后飲食、、并發癥預防等注意事項外,更應重視對患者及家屬仔細講解術后呼吸功能訓練的重要性,以便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同時要多鼓勵安慰患者,讓其有信心和毅力配合我們的訓練。

2.2.2 呼吸功能訓練措施: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專項指導。術后第一天開始進行,根據患者身體承受力情況,強度由弱到強,時間和次數由少至多,關鍵在于每日堅持,對于執行力差的患者,護士一定要監督進行。

2.2.2.1做有效咳嗽: 咳嗽時將腹肌收縮,一次呼氣咳嗽3次,停止咳嗽縮唇,將余氣盡量呼出。

2.2.2.2縮唇呼吸:囑患者用鼻吸氣,鼓起上腹部,吸氣完畢后屏氣1~2秒。然后通過收縮的嘴唇慢慢呼氣,邊呼氣邊數數,數到7后做一個“撲”字將氣呼出,吸氣與呼氣時間為1:2。

2.2.2.3腹部運動式呼吸:囑患者將手放于腹部,以幫助吸氣時收縮腹部肌肉,深慢吸一口氣,可見胸部明顯擴張,腹部下陷,深呼一口氣再放松腹部將氣體呼出。

2.2.2.4膈肌運動式呼吸:護士將雙手放于患者腹部,肋弓之下,同時囑患者用鼻吸氣,吸氣時腹部向外膨起,頂住護士雙手,屏氣1~2秒以肺泡張開,呼氣時矚患者用口慢慢呼出氣體,練習幾次后可由患者自行練習。

2.2.2.5吹氣球:患者取舒適,做吹氣球運動,先深吸一口氣,然后含住氣球進氣嘴盡力將肺內氣體吹入氣球內,盡量將氣球吹到最大。

2.2.2.6超聲霧化吸入:術后根據醫囑給予患者超聲霧化吸入2~4次,不僅可以濕化呼吸道,稀釋痰液,幫助祛痰,改善通氣功能,還可預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以消除炎癥,同時也可減輕呼吸道黏膜水腫,保持呼吸道通暢?;颊咴谧鲮F化的過程中,也可通過一吸一呼的方法來達到呼吸功能訓練的效果。

2.2.2.7胸部叩擊排痰法:由于患者術后背部傷口較大,疼痛明顯,有些患者不愿意咳嗽咳痰,或者咳嗽無力,如果我們采用常用的背部叩擊排痰法,會加重患者的疼痛感,我們可采用胸部叩擊法,即患者取側臥位,背向操作者,操作者雙手合攏,微曲,手掌握起,成碗狀,利用腕關節的力量在患者的胸廓部由外向內,由下像上雙手輪流有節奏的扣拍,(避開鎖骨,前胸,脊椎及肩胛部位)力度以皮膚不發紅為宜??弁暌粋瓤蓳Q另一側?;颊呖人詴r,護士可用兩手固定其胸廓并輕度加壓,以協助其咳嗽排痰[3]。

3 討論

呼吸功能鍛煉,目的在于通過主動的用力吸氣和呼氣訓練,最大限度地動員包括輔助呼吸肌在內的全部吸氣?。跫?,肋間外肌,斜角肌,胸鎖乳突肌)和呼氣?。ǜ辜?,肋間內?。┲鲃訁⑴c收縮,達到增強和鍛煉呼吸肌群的耐力和力量的目的。通過呼吸功能鍛煉,可改善肺通氣功能的動力,使胸廓進行最大程度的運動,促進肺部擴張,提高肺和胸廓的順應性,改善通氣功能,提高肺活量,從而減少術后呼吸功能不全的發生。

呼吸功能鍛煉是一種調動患者自身功能本體感受療法,有效的鍛煉可使呼吸肌的功能和協調性得到較好的調整和發揮,采用縮唇呼吸和深呼吸的動作訓練,還可以使肺泡的通氣以較大的潮氣量和較低的頻率完成,身體呼吸無用功較小,能避免呼吸肌疲勞,從而增加了呼吸的有效性?;颊咝g后臥床,活動量減少,肺功能進一步降低,如果我們不及時實施護理干預,術后將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肺部相關并發癥,不但給患者增加住院治療費用,帶來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給患者帶來更大的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所以我們護理人員在平時的健康教育指導中,一定要認真仔細,指導患者行術后呼吸功能的鍛煉,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使患者安全的度過手術期,順利康復。

參考文獻:

[1] 孫尚昆 ,俞京梅,陳華.呼吸功能鍛煉降低脊柱側凸患者術后肺部并發癥[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⑻:455-4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色爱区综合五月激情韩国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99riav国产精品视频| 暖暖视频 免费 日本社区|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 日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国产看真人毛片爱做a片|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97人洗澡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 麻豆高清免费国产一区|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孕妇| 荫道bbwbbb高潮潮喷|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之一| 看成年女人午夜毛片免费| 丰满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香港| 欧美精品一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有奶水 手机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 高清人人天天夜夜曰狠狠狠狠 |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夜夜影院未满十八勿进|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更新 |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华液网站w| 成人免费xxxxx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激情a∨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推荐制服丝袜|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3|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免费无码午夜理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