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
時間:2023-12-18 10:10: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核心素養,也就是學生在面對學習生活以及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品質及素養,而并不是各種學習科目知識的綜合,核心素養能夠支撐學生通過學習而成為真正有文化有教養的人,有助于修煉心智,提高學習能力。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儼然成為了當下學校教育實現價值的基礎,也是新課改推行的重要目標。
一、高中英語教學應該成為最能培養核心素養的學科
與“學習能力”的概念及作用相比,“核心素養”的含義更為廣泛,不但囊括了過去傳統的教育領域學習能力,還包含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得到鍛煉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而任何科目教學都與核心素養相關,但英語與其他的科目教學相比承載了更多的“國際理解”功能,所以在對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時除了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外,還重在尊重差異基礎上的全球視野拓展,要求學生以包容的情懷去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對共同的人類命運給予更多的認知與關注。由此可見,英語的學習的核心素養體現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以及學習能力。有學者提出,在眾多的科目中,英語甚至超過語文成為最能培養核心素養的學科。
當前我國高中英語蘇教版的教材教育,必須緊密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深刻地認識文化差異以及不同國度的思維方式,在尊重文化差異的基礎上用宏大的視野去認識人們細微的心理變化以及內心感受,潛移默化地培養核心素養的各個維度。比如學生在向英美人進行初次見面的寒暄時,尤其是面向英國人關于談論天氣的喜好,就是在簡單的How are you問好以后,避免直接攝入尷尬詢問對方隱私的最好轉變形式,因此也才有了關于天氣問候的愛好。如Lovely day,isn’t it/Bit nippy today/It doesn’t look like we’re having/The sun’s trying to come out.各種英國人常用的天氣問候語,學生除了了解具體的句式以外,還要認識到英國人酷愛園藝,很多家庭都會種花花草草,因此關注天氣不過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一種寒暄。這其中就隱含了很多的文化差異與國情特征知識,所以學生英語的學習,絕不僅僅局限于語法單詞語句等,要在核心素養框架下了解不同地方使用語言的差異以及不同的生活習俗。在當前的普通高中教學中,盡管受到英語環境及高考壓力的影響,但教師也要注重在日常的英語知識教學課堂上將學科的內容與核心素養拓寬至全球視野中的多元文化的結合進行培養。
二、核心素養框架下高中英語的教學原則
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始終是英語課堂學習的主體,整個英語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學生而展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課堂或活動的組織過程中都應該有意識地將學生作為活動的中心,從學生的需要、能力水平以及興趣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布置,創設教學核心主題后采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投入到英語學習活動中去,在促進語言知識發展的同時,營造良好的氛圍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最終實現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
2.強化課堂教學的互動。在核心素養框架下的高中英語教學,要圍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生本互動的形式展開,教師不但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互動氛圍與環境,在進行知識積累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語言綜合能力,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互動活動,多以鼓勵式的語言提升學生英語學習和應用的自信心,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此基礎上提高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能力。
3.堅持語境化教學原則。英語是重要的語種學習,而語種的學習離不開語言環境,即教師必須保證具有一定的學習活動和學習任務的針對性設計,才能在更真實更有意義的環境下開展學習工作。英語學習效果展評的一大特點在于教師根據自設主題和文本完成目標,要求學生根據相關的技能、語法、口語以及書面表達語的培訓提升水平,并在語境化的氛圍中更深刻感受核心素養的理念。
4.遵循技能綜合化原則。在高中英語的技能學習中,無論是接受性質的技能學習,或是產出性技能,以及其他的語法詞匯的總結學習,都不只是依靠單一的教學手段獲取。教師的英語教學離不開各種輔教學資源,同時也要設置語境化與情景式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交流訓練方式,促進聽說讀寫等多方面技能水平的提升。
5.堅持過程導向原則。學生高中英語的語言技能學習及語言知識發展對教師課堂引導有很強的依賴,這與當下我國中學的英語語言教學現狀與環境有關。目前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范例,以聽說讀寫的環節與形式在訓練中鞏固知識,但從整體的教學工作來看,普遍存在教學方法與技巧較為豐富、核心素養框架落實不全、教學容量偏大、無語言環境基礎上的教學節奏偏快、不夠注重教學過程和反思的情況。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中英語教學,尤其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更需要日積月累,高中英語教師必須掌握學生在不同發展階段、英語積累水平等多方面的具體實際情況,結合其水平與特點,堅持過程導向原則,逐漸增加語言難度以及文本的復雜程度,實現螺旋式英語知識教學與核心素養培養的教育目標。
三、關于核心素養框架下高中英Z教學的教學策略探討
1.英語情境教學的情境創設策略。情境創設是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學形式,通過教師為文本創設一定感彩的場景,引起學生熟悉的生活聯想或情感體驗,進而更好地理解英語文本的內容和含義,確保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提升,情感得以激發。這涉及到構建主義的學習理論,其中便包含了會話、協作、情境與意義構建四大版塊,強調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在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資源的同時,強化對文本與問題的理解與探究,組織學生進行協商交流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組織語言進行文字的表述,最終強化構建與創設意義。
首先,教師應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聚焦英語教學的核心內容。比如The World Online的學習,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學習詞性變換等基礎的知識以外,還要積極創設如order take-out food/go online shopping/watch videos等,將語言、音樂、圖像、網絡等多模態符號引入到教學課堂中。彌補語言環境缺失的缺陷,調動學生在感官上的參與積極性,以此來刺激學生的聯想力與記憶能力,強化單元學習效果,這與上世紀的多模態話語分析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其次,還要積極創設任務情境,鼓勵學生英語主動性學習。比如引用網絡中國外網友Andrew所遇到的專業選擇問題,需要從自我興趣與父母的建議中選擇,那么教師完全可以以此創設教學情境,以模擬化的任務驅動形式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提高信息獲取與處理的能力,在情景模仿中豐富知識,掌握學習策略,提高英語核心素養。此外,猜測情境也是當前情境教學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啟發學生英語學習的靈活性,比如很多教師鐘愛開展的猜詞游戲,如educator、avenue、statistics、abundant、withdraw等詞語寫出來,讓學生在不看詞語的基礎上調動其發散性思維、辨證思維以及形象思維的能力,探索英語猜詞方法,有助于學生在閱讀理解等題型中解題能力的提升。
2.英語問題導學的語言能力培養策略。問題導學要求教師在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模式中強化問題的創設與學生問題解答的能力培養,如遵循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反思問題的環節。比如學習英語中學生們較為熟知的兩首詩Brother和Summer,都屬于cinquain,盡管只有寥寥數句卻有著很深的意境。而兩首詩中,前者的作者健美帥氣,將兄弟愛開玩笑的性格表達出來,后者則是作者對夏天的厭倦,是一種一年四季經歷過程中的周而復始的消極情緒體現,那么在課堂學習中的問答教學形式則可為“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his brother?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summer?”教師的設問從學生對于“His brother is his friend and enemy/summer is endless”等回答中體現不同個體對多元文化的差異化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觀察分析cinquain的特點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3.英語情感體驗的文化意識培養策略。在核心素養框架下的情感體驗主要為教師有意識選擇能夠貼近學生學習知識與水平的英語內容,同時又確保其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并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與人生閱歷對更多的多元素材進行有效解讀,啟發學生在理解基礎上形成更廣更深的體驗,將自我感受與體驗采用個性化的語言和方法表達展現,升華自我情感,形成文化意識,這正是核心素養的典型培育過程。比如教師在講述Pygmailon的故事時,以上述的問題導學方式提問What other things show one’s status in society apart from how one speaks?要求學生結合不同文化社會的背景進行理解與思考,如表現的蕭伯納言語犀利與幽默的意境,并結合英美國家當時處于社會底層的賣花女和社會上層的皮克林對話中展現的素養,學生能深刻地感受到英語是英美國家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并與中文的學習和表達一樣,均能體現一個人的素養與在特定背景下展現的階層,這也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一種語言在不同時代中的差異性,形成英語文化的學習認知。與此同時,還能在教師有意識地創設的教學環節中注意到故事中任務在戲劇語言表現的手法,如夸張渲染以及抒情獨白,思考這與中國的各種語言修辭手法之間的差異,從而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以此來促進英語學習的質量與效果,這便是核心素B框架下高中英語有效學習的手段。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核心素養對高中生英語知識學習及文化意識培養學習有著長遠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英語教學時,要緊密結合知識水平教育和文化素養教育,并讓學生都能理解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廖國榮.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J].亞太教育, 2015,21(12):56.
[2]寧悅穎.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核心素養分析[J].課改進行時,2016,11(04):21-23.
[3]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J].英語教師,2015,12(16):6-8.
[4]夏新宇.聚焦核心素養 讓學習真正發生――兼評“杏壇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J].名家視線,2016,7(08):30-31.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含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等四個方面。它們在英語學習中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共同作用。其中學習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是培養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的重要保障。同時學習能力的提高又必須靠其余三方面的助推,進而提高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下面筆者談談如何提升這四個方面的能力。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先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就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多種多樣,如教師可利用英語語言的美感(如詩歌和歌曲欣賞)、教師的人格魅力、英語語言的社會價值等途徑來吸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欣賞學生,多給孩子一些鼓勵,以此啟動他們學習英語的附屬內驅力。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動力并且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學習毅力。加大學習難度、提高學習目標、設置學習活動障礙等途徑都可以被用來鍛煉學生的學習意志。但是盲目地提高學習目標可能會超出學生的承受能力,挫敗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鍛煉意志的同時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因此,當學生受挫時,教師需不斷鼓勵他們、及時幫助他們、共同分??他們的困難等來進行彌補,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另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放手”而“不放心”。只要學生能力范圍內的就絕不干預,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就及時提供幫助,但不是代替他們。“不放心”也不是指不相信學生,而是不放棄關注。最后,合作學習助推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培養學習能力的后盾。當今時代的主旋律就是合作與共享。文化品格的培養和跨文化交際更需要學生具備合作學習的能力,只有在合作學習中,才能提高學生開放、包容和共處的意識。總之,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既要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想象、主動探究、不斷創新,還要引導他們大膽嘗試、不斷反思、積極合作,把他們培養成為有個性的學習者同時又是高效的學習者。
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根據新的英語課程標準,語言能力的培養具體包括四個方面: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語言知識是語言能力的基石,實現語言技能的培養必須要有語言知識的鋪墊。語言技能是形成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的主要途徑,是語言能力的載體。這四種技能密切相關,相輔相成。要想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可以設計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際活動為學生的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真實生活和社會實際中的情境為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搭建橋梁,以此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來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在實際情境下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來進行知識的遷移,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因此,創設情境(如互動交流活動和表演展示活動等)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主要途徑。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八上Unit6 Birdwatching Reading的教學中,可以創設A role play的情境來復述故事。以三人一組為單元,分別扮演a reporter、a bird、a student。通過給出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展開對話和表演。A reporter: in Northeast China、the most important wetlands、a special place、all year round、go there for a short stay; A bird: make the wetlands smaller、less and less space、fishermen keep fishing、do not have enough food; A student: make laws、study the birds in Zhanglong、need more people、hope、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通過這樣創設真實語境的方式,既讓學生在整體的情境中親身體驗和運用課本中重要的語言知識,(包括重點詞匯、詞組和句型),又鍛煉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需引領學生的思維品質
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特點,它要求學生對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進行辨析、分類和概括;建構新概念從而具備初步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必須圍繞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特點設計符合學生思維方式的教學模式。不管是文章的導入還是處理文章的細節都可從精心設計問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向來引領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推理和探究的實踐能力,從而實現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8下U5 Good manners Reading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觀看一些關于本課主題的視頻進行導入。教師可提問“What good manners can you find in the video?”通過這樣的問題既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又創設了真實的學習氣氛,吸引學生迅速融入課堂。進入課文后,教師可提問“How many good mann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 are they?”通過瀏覽文章,學生很快能從文中找到答案,這樣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得到了訓練。在處理文本細節內容后,結合文章最后一句話“Just as the saying goes,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提出“Can you list as many good manners as possible?”這個問題。通過這個問題,學生對所學文本進行知識的遷移和創新,進一步深層挖掘了文本內涵。學生可通過討論合作的方式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入鄉隨俗”的概念,活化教材的內容。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討論和發表見解,既能達成學習目標,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創新性和深刻性。
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突破需擴展學生的文化意識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英語 英語閱讀 英語能力
引言
S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教學需求。高中英語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高考有著重要影響。基于此,為了能夠提高高中學生英語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我們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作為出發點,推動學生全面發展。英語閱讀教學一直高中英語教育中的重點與難點,包含著諸多英語知識,是英語教學的結合體。因此,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今高中英語教育中需著重解決的問題。
一、高中英語閱讀問題導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問題導學是指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中,采用問題引導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英語思考思維。經有關調查顯示,思考能夠充分調動人類的思維,并且能夠加深學生對思考過程的記憶深度。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系列問題,逐次提高問題的深度,引導學生的思維朝向更深程度發展。例如在《Life in the Future》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題目內容展開思考,并加以引導:“Imagine what your life would be like in the future?”通過學生對題目的思考,學生能夠初步對文章內容有一個猜想。待到學生思考完畢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如:“What does the article mainly talk about?”“What is life in the future?”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閱讀,讓學生能夠找出文章中的重點內容。待到學生的閱讀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針對文章內容展開延伸:“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article?”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讓學生的思維逐漸加深,并形成不同的解讀,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也要具備一定開放性,尊重學生對文章多元化理解。
二、引領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幫主學生樹立英語思維意識,讓學生明白怎樣才能夠提高英語素養。在教師開展課堂提問的時候,如果學生無法回答,這時教師不能直接透露出答案,而是逐步引導學生,逐步帶領學生的思維找出正確答案。高中英語閱讀內容通常比較開放,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著獨特優勢,通過對閱讀內容進行描述,能夠有激發學生的想象,引領學生形成英語思維。例如在《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What is the Olympic spirit?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sports?”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人生格言,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并回想起校園運動會或奧運會的情景。
三、開展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文化意識
情感體驗是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一環,教師通過有意識的選擇符合學生學習內容,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情感體驗,采用個性化的表達方式與個性化語言展示內心感受,讓學生的情感在教師引領下得到升華,幫助學生逐漸形成文化意識。例如在《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教學中,由于該文章與高中學生學習現狀不謀而合,更能夠讓學生開展情感體驗,教師可以可以針對學生內心情感展開提問:“What did you learn at school?”“What makes you proud? ”“What are the highlights of your high school? ”通過帶領學生去品味文章,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審美,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文章內容是在講述自身的生活。通過潛移默化的體驗教學,能夠讓學生不斷進行反思,從新審視自身的學習生涯,逐漸形成英語文化意識。
四、充分利用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真實情景,內化語言知識,并在實踐中的發現錯誤、糾正錯誤,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有關于詩歌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語調與語音,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深度,對詩歌內容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也可以針對閱讀內容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待到學生表演之后,讓學生對自身扮演的角色進行評價。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及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隨堂練習,引導學生實施續寫創作,讓學生能夠在創作中充分發揮想象力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與核心素養。
五、結束語
高中英語閱讀是高中英語教育的重要環節,是英語綜合知識的體現。對于英語核心素養來說,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對學生未來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思維逐步深入閱讀內容中,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認知程度,通過通過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文化意識、學習能力等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維維.初探高中英語戲劇閱讀教學[J].海外英語,2011,10: 61-63.
[2]劉秀萍.例析高中英語課堂詩歌教學問題剖析及對策[J].文理導航,2016,3:28-29.
關鍵詞:閱讀實踐;素養建構;設計策略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文化意識,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核心素養提出后,英語不再是對單純的”who?when?where?”的認知,而是轉化為”how?what?why?”的深入解讀。布魯姆認知層次理論將單純的理解與識記上升到分析與應用,再到創造與評價的階段。這就要求教師將知識融入主題、語境、語篇和語用之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指向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結合學科核心素養,從新課程目標出發,關注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其中閱讀能力的提升是英語學習能力增強的基礎,以往的閱讀教學方法陳舊,主要通過單詞記憶與語法教學組成,這些都是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學習內容單一:脫離語境的閱讀練習,學生重視詞匯與語法知識,側重句意而無法形成文化理解。這種單一的學習內容顯然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不符,難以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
(2)學習方式:以學生接受性為主,教師講,學生被動的學,大多停留在表層學習,沒有達到深度學習。
(3)教學模式:教學模式陳舊,沒有體現學生主動學,而是老師一味地灌輸知識,講解語法,翻譯文本,不同文體的語篇基本都按照統一模式來進行教學,呈現出表面學習的狀態,學生成績難以提高。2017英語課程標準要求繼續重視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教師要研究文本,幫助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即具備一定的語言意識及語感;而閱讀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當高考從知識轉向能力,進而轉向以素養為主體時,學生需要面對更高的考試標準及要求,思維品質的培養也顯得更加重要。2013年課標要求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為基礎,在此基礎上新課標強調了全面考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側重考察學生在具體語境中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突出聽、說、讀、看、寫的能力。閱讀教學,是與英語學習密切相關的思維品質的拓展與延伸,把文本中的詞匯與外界事物聯系起來,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傳統教學單純地講授單詞和語法使得整個文本學完之后,學生并沒有形成整體的概念,缺乏文本整體意識。本文擬以甘肅教育出版社的《英語閱讀》為課外閱讀材料,操作方法由易到難,進一步講述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新課標的主要內容包括:聽、看和讀的輸入;說、譯和寫的輸出。課堂實踐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自主閱讀欣賞:先進行泛讀,讓學生自主閱讀。凝練個性閱讀意圖,依據語篇提煉不同閱讀策略。教師針對文本提出閱讀建議、限時閱讀,使學生激活已有知識、整體了解選材背景、語篇大意及閱讀目標、把握個性化的閱讀策略。在設計讀前活動時,教師應先讓學生掌握本單元的背景知識,從關鍵句把握文章主旨,降低學生閱讀的畏懼心理,迅速進入閱讀狀態,其次對語音,詞匯,語法進行整合,即看和讀的輸入過程。整合后圍繞主題進行語篇分析,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
(2)文本解讀與讀書報告:不同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凸出文章特色,體現閱讀策略。而很多高中生并不懂如何閱讀文章,閱讀包括摘要寫作,詞匯梳理,好句摘抄,讀后感。其次可繪制思維導圖對所讀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即寫和譯的輸出過程。繪制思維導圖是一種記筆記的有效策略,幫助學生梳理所讀文本,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通過精讀獲取文本信息,對細節的理解更加透徹,回答問題有理有據,繪制思維導圖后再細讀文章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讀書報告的撰寫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在高中階段,教師指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將情節信息記錄下來,并對長難句加以分析,對文本脈絡有更深的把握。
(3)讀后寫作與素養建構。零碎的學知識點會增加記憶負擔,落實到寫作又不會正確使用,通過讀后寫作,能夠在語篇語境中實現字詞句及語法的建構,分析思考與批判閱讀相結合,讓學生感悟人生,進行寫作訓練,提高語言能力、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是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語言能力的提高幫助提升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是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發展,尤其是閱讀能力表現得最為重要。
在此指導意見下,專家們提出了中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以下四方面:
【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發展語言意識和英語語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并在語境中整合性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口、筆語語篇所傳遞的意義,識別并賞析其恰當表達意義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筆語傳遞意義和進行人際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知識素質、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強,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能力。
【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
【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具有明確的目標意識,能夠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有效規劃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選擇恰當的策略與方法,監控、反思、調整和評價自己的學習。
所以圍繞核心素養,一線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和和教學理念。下面就本人在核心素養體系下的4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例進行探討:
1.初一教學目標 “如何介紹一個人” 。This is Tom . He is my father. He is a driver. 根據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不只是讓學生學會this is的句型或者he和she的語法區分,而是介紹一個人時的思維框架序列――這個人的名字、與我的關系以及社會形象。如果延伸到文化角度,在中國介紹一個人時思維框架序列一般是相反的――先介紹社會形象、 再是與我的關系, 最后才是姓名。 這個過程便是教授學生語言知識和社會常識。 因此, 教師應該建立思維框架的認知基礎,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價值,從而為學生提供語言和思維范式,真正幫助學生發展語言和思維品質。這就要求教師在不同素養培養過程中應該予以學生不同的引導途徑。一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范式,包括語言應用的生活場景。二是深入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三是具備核心素養的認知框架,即培養教師對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維技能的敏銳度。
2.初二的Unit4,討論after-school activities時,由于課外負擔太重給學生造成太大壓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應該怎樣減壓,學生可能會想到去跑步、踢球等;然后再進一步討論,如果不能及時減壓,壓力過大可能會對你自己、他人及社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這就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時學生內心世界的東西、生活的東西、品格的東西,行為的東西全都融合到了語言教學的課堂中,這才是真正素養的培養。
3.初三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談到學生在走廊上不能跑,除了要學生學會be allowed to do sth.的句型結構,同時還應討論為什么不能跑以及撞到人以后怎么做,這樣就把語言交流目標、思維認知目標和社會文化目標三個目標融合成了一個教學任務,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國際通用的行為規范,培養了學生的文化品格。
4.教課外閱讀文章Just One of Those Things, an Accident時,讓學生提前閱讀最近一周的報紙,找出類似的關于意外事件的報道,課堂上用英語向其他同學作簡要地介紹。這培養了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學完文章后讓學生扮演記者,采訪警方、Timmy的鄰居或老師,詢問他們對此事件的感想。這種方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通過交談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還會對學生的行為取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最后就文章中出現的或未出現的人物,確定誰最應對Timmy的不幸身亡負責,并說明理由。這個環節把學生置于社會大背景中,不僅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培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但是,目前我們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一方面學校和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但另一方面我們的教學內容非常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為了學生的未來,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首先要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然后合理地改變教學內容,才能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一、核心素養相關概述
1.核心素養的概念界定。
區別于一般素養,核心素養是對學生終身發展中需具備的能力的一種描述,強調學生在做到自主發展、創新實踐與合作參與的基礎上,兼備家國情懷、社會關愛等情操。若以價值取向為依據,核心素養強調學生在價值觀上與國家、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若以指標選取為依據,核心素養既包括學科基礎內容、終身發展素養,也能將當前社會發展動態展現出來。將核心素養與學校教育相關聯,核心素養對學科課程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引領作用,可使學科育人價值凸顯出來,將教學升華到教育層面。 同時,核心素養融入教育領域中,要求以學科作為載體,利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培養。只有保證學科教學之筏發揮其承載作用,才可快速到達核心素養彼岸。另外,核心素養具體落實到教育領域中,要求教師做好教學觀念轉型工作,確保教學中能夠將學科教學轉化為學科教育,并認識核心素養的本質,通過相應的教學手段,將核心素養轉化為學生內在的知識與能力。因此,如何做好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對當前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出較大的挑戰。
2.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結合初中學生發展特征與思想品德學科知識,現行教育工作中學生需具備的素養集中表現為:第一,社會責任。指學生在對個人與自然、社會、集體、他人關系處理中,所表現出的情感特征,如合作擔當、生態意識、法治信仰、誠信友善等。第二,國家認同。該素養強調學生能夠理解、認同與遵從民族文化傳統、核心價值理念以及國家政治制度等,包括文化自信、政治認同以及國家意識等。第三,國際理解。主要指學生能夠認知多元文化、國際動態等,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內容中,包含較多相關的國際動態內容,學生可在學習中理解、尊重差異。第四,人文底蘊。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應在人文領域方面的技能與知識上不斷強化,樹立一定的人文情懷。第五,實踐創新。現代教育活動中,除對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提出相應的要求外,更需在實踐操作能力方面不斷強化,能夠做到批判質疑、用于解決問題等。除此之外,核心素養內容中,也集中表現在科學精神、審美情趣、學習能力以及身心健康方面,應成為學生接受教育中需掌握的能力素養。
二、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中的問題表現
1.知識講授內容比重過大。
核心素養的培養關鍵在于有相應的知識內容作為載體,并保證在知識講授中能夠將思想品德教育的特征表現出來。然而當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學重點仍集中在知識點掌握、考試分數等層面,整個教學活動完全采取記憶與訓練方式,學生品德認知難以形成。甚至部分教師在教育觀念中,將作業多、押題準作為榮耀,極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更無從談及提升思想教育質量。教師這種為教學而教學的意識,完全背離核心素養培養中的將教學轉化到教育層面的要求。
2.品德教育深度缺失。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包含較多的能夠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內容,教師僅需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引導,便可使學生各方面素養得到培養。然而部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更傾向于照本宣科,注重知識理論的講解,忽視與學生成長實際、社會實際相結合,這種理論層面的道德規范很難內化為學生自身的品質。同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講解知識時多表現在“講大道理”層面,即使穿插較多社會小常識,也多是文不對題,很難保證學生在思想品德上進一步升華。從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看,他們正處于生理、心理不斷成熟的階段,此時學生若表現出個人情緒無法宣泄,將難以從學習、生活中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很容易對學生終身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現行思想品德教育深度缺失問題,成為制約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性因素。
3.思想品德教育實踐內容缺失。
核心素養培養中,實踐創新能力為主要內容,所以,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思想品德教育轉化為學生具體的道德行為。然而當前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為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很少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認為實踐活動的開展并不能滿足學生“考高分”的要求。以實踐創新素養中強調的熱愛勞動、問題解決等為例,一般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內容都能夠“長篇大論”。但這些道德規范盡管被學生深刻記憶,但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遵守這些規范的學生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在于思想品德教育中忽視實踐教學內容。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實踐內容的缺失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帶來極多不利影響。綜合來看,無論品德教育深度問題,還是實踐內容缺失問題,其原因都在于現行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學理念過于陳舊且教學方法不合理,阻礙學生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提高。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具體路徑
1.樹立核心素養培養的正確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樹立核心素養培養的正確理念,這是解決以往教學中弊病的關鍵。教師需認識到,思想品德教學的本質并非以應付考試為主,而是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將教學目標界定在“教育”層面,而非為教學而教學。同時,在核心素養培養觀念方面,教師應時刻注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并非單純局限在知識學習、課堂表現等方面,應著眼于學生終身教育,真正做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樣才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斷從教學內容中挖掘有利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知識內容。
2.注重知識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結合。
思想品德教育、知識教育二者有效結合,是解決當前思想品德教學中知識講授比重過大問題的關鍵。首先,需從教學內容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挖掘。以“法律保護公民隱私”的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在講解相關法律知識、公民隱私權等內容的同時,可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做到尊重隱私、尊重法律,并努力將知識轉化為自覺維權行為,這樣學生在社會責任素養方面將會得到培養。其次,應注意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完成品德教育,如教學“認識自我”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人的生命的獨特性”“生命為什么需要相互關愛”等知識時,可直接滲透具體的生活實例,這樣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3.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的改善。
思想品德教學中,可應用的教學方法很多,若教師能夠有效運用這些方法,可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改善教學效果起到突出的作用。例如,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考慮采取案例教學方式,直接將生動的案例帶入課堂活動中,如關于當前國際社會相關時事熱點,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可使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傳統、國家政治制度給予更多的認同,“國家認同”素養得以形成。同時,在分析國際動態與多元文化中,做到尊重不同民族差異,“國際理解”素養可在該過程中形成。另外,在教學活動中,也可考慮引入社會調查、參觀考察以及參加公益活動等方式。事實上,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動的開展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局限在課堂知識講授層面,可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引入實踐活動,確保學生在實踐創新素養上得到培養。以思想品德教學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內容為例,便可采取公益活動形式,由教師帶領學生參加社區勞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樹立人文關懷理念,“人文底蘊”素養的培養由此得以實現。需注意的是,由于思想品德教學學時有限,教學中過多引入實踐活動很可能導致難以完成教學計劃,此時便可考慮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形式將相應的案例展示出來,也可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4.思想品德評價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核心素養;課程改革;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02-0027-02
【作者簡介】成尚榮,原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南京,210013)所長,國家督學。
毋庸置疑,核心素養必將引領課程改革,以至整個教育改革。不過,我又認為,這樣的引領首先是對課程改革、教育改革的召喚,是對校長和教師的召喚,召喚我們關注、研究并積極行動,實施這一主題。核心素養是個科學的結構,充滿著召喚性,它是個召喚性結構;又充滿著挑戰性,它又是個挑戰性結構。面對核心素養,我們應有的態度就是對召喚和挑戰作出積極的應答。
顯然,長三角地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校長調研以及校長們的實踐是一種積極的應答,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思考和清晰的回答,對我們的啟發是很大的。
啟發之一:核心素養這一命題既熟悉又陌生,顯現著研究和落實的張力,我們應親近它、研究它。
核心素養,作為一個概念,無疑是新的,不過,它并不神秘。核心素養原本就存活在人的心理、文化結構中,原本就存活于學生的生活和發展中,原本就存活于教育教學的活動和過程中。試想,人之所以生活到今天,學生之所以一步步走來,學習、生活,成人、成才,不都是核心素養在起作用嗎?過去,對它沒認識到,沒有發現它,并不意味著它就不存在。所以,核心素養不神秘,我們應當認可它,親近它,與它為伴,讓自己成長得更好。但是,這一概念又是新的,我們又頗有陌生感。它存在著,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認識它了、發現它了。對核心素養的陌生感,讓我們充滿探究的欲望和創造的沖動。正是因為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才使得核心素養這一命題既有張力,又充溢著魅力。
我還應進一步認識到,大凡一個概念的提出,必然就會引起大家的關注。雖然,核心素養原本就存活著,但它的提出,讓我們的意識更強烈,培育、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的行動更自覺、更堅定,也更科學更有計劃。這樣應答的意義不可小視。 啟發之二:對核心素養,學校應當有校本化的理解和表達,努力形成學校實施的特色。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當然是關于學生的,其核心是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主要發生在學校里,學校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孕育地、孵化器、加油站,因此,實施素質教育,落實核心素養的重任在學校。學校該作出什么樣的應答?長三角地區校長的應答是積極的、鮮明的,歸結起來就是:對于核心素養要有校本化的理解和校本化的表達,只有從學校實際出發,才能尋找到落地的力量、途徑、方式等,也才能形成學校實施的特色,在此基礎上,逐步探索具有校本特點的模式,避免教育同質化現象的發生。
首先,大家認為學校應當積極行動起來。安徽省合肥六中的校長封安保說:“霧里看花不如穩定前行”,要“卷起褲腿趟水過河”。“霧里看花”只是一種心理描述。核心素養并不是一片霧,它很清晰,但真正了解、準確把握仍然是個過程,現實中“霧里看花”的現象是存在的。“穩定前行”“趟水過河”則是一種決心、信心和實實在在的行動。核心素養的實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經歷這一過程才能深刻認知和把握核心素養。當下,我們重要的是行動起來。
其次,核心素養的校本化表達是一個對學校辦學與教育核心理念再梳理、再提升的過程。上海大同中學校長盛雅萍說得特別好,“根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我們以國家意志、學校傳統和時代使命等角度思考如何奠定學生健全人格和基本公民素養的基礎,如何為學生的未來人生做準備。我們以文化為引領,對學校目標進行再提煉;以核心素養的培育引領學校課程變革,突出多樣化和選擇性,對學校課程進行再設計;支持學生個性化成長,對學校現有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深度開發。”“再提煉”“再設計”“有效整合”“深度開發”,正是校本化表達和校本化的實施任務。因此,學校完全沒有必要再搞一套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確的做法是,在核心素養“國家標準”下,彰顯學校的個性特點,形成學校實施特色。
再次,以核心素養引領,重要的是進一步推動學校文化建設。換個角度看,實施、落實核心素養本身就是學校文化建設,意味著要在文化上進步,培育學生的文化人格、精神品格。大同中學的“以有形文化為基,志存高遠鑄品格”,是一種文化情境下學生人格長城的筑成。這是大同中學文化自覺的生動體現,深刻啟示我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養成需要豐富的、生動的文化氛圍。
啟發之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核心價值,要著力培養,讓中國學生在創新實踐中走得更遠。